地是恒春地,庄原无暑庄。
送语禽如识,跃潜鱼不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以“春好轩”为题,巧妙地将轩内轩外的景致与心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首联“地是恒春地,庄原无暑庄”,开篇即点明了地点的特殊性——恒春之地,四季如春,庄原之上,没有酷暑,营造出一个理想化的自然环境。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这里的气候宜人,与外界的炎炎夏日形成鲜明对比。
颔联“仙林万古秀,真卉四时芳”,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自然景观。仙林,即仙人的居所,这里形容树木葱郁,四季常青,仿佛是仙境一般。真卉,指的是真正的花卉,四季绽放,香气扑鼻,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这两句通过“万古秀”和“四时芳”这样的词汇,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永恒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色的长久欣赏和珍视。
颈联“送语禽如识,跃潜鱼不忙”,转而描写动植物的和谐共处。禽鸟似乎能理解人类的语言,与人亲近而不失自然之态;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既不急躁也不忙碌,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界生命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尾联“文窗虚且静,敲句坐因长”,则将视角转向轩内的环境。文窗,即装饰有文字符号或图案的窗户,这里象征着轩内的文化氛围。虚且静,意味着轩内空间宽敞,环境宁静,适合思考和创作。诗人在这里坐下来,灵感涌现,开始构思诗句,体现了他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滋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平日君多暇,如今我亦闲。
人归真得地,吏隐胜居山。
烟浪一千顷,茅檐三四间。
天寒倚修竹,空翠湿欹鬟。
仲冬方寒荔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
若将朝菌比大椿,相去何啻千万里。
金芝仙草不可见,长生之草畧相似。
少时曾识青青色,今日得之乃真是。
天工矜悯轻丧生,故出珍苗普相示。
若言神仙可学致,自是未得养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