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自周人创,名传汉帝都。
遗址规犹壮,崇台草半芜。
这首诗描绘了汉明堂遗址的景象与历史的变迁,充满了对古代文明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制自周人创”,点明了汉明堂的起源可追溯至周代,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接着,“名传汉帝都”则强调了它在汉朝的显赫地位,名声远播于当时的首都。
“尊卑因以序,玉帛此来趋”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在汉明堂前的礼仪行为,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乐文化。玉帛作为祭祀或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物品,象征着尊贵与和平。
“遗址规犹壮,崇台草半芜”描绘了汉明堂遗址的现状,尽管昔日的壮观已不复存在,但高大的台基上杂草丛生,仍能感受到其曾经的雄伟。这种对比,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徒闻公玉带,道左献新图”表达了诗人对汉明堂的怀念之情。虽然无法亲眼见到其盛况,但通过公文或图画,仍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汉明堂遗址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宏伟与文明的辉煌,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缅怀。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钟声自仙掖,月色近霜台。
一叶兼萤度,孤云带雁来。
明朝紫书下,应问长卿才。
独在山阿里,朝朝遂性情。
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
因客始沽酒,借书方到城。
诗情聊自遣,不是趁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