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茹素,一旦筵前舒爪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般(bǎi bān)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多种多样的。
捕鼠(bǔ shǔ)的意思:用来形容人勇敢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不畏困难。
丹衷(dān zhōng)的意思:形容内心深感忧虑、思虑纠结。
精舍(jīng shè)的意思:指修行者、学者修身养性的地方。
经卷(jīng juàn)的意思:指经书和书卷,比喻丰富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
慢行(mà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或行动慢慢地进行。
日逐(rì zhú)的意思:逐日,一天一天地,日复一日地。
茹素(rú sù)的意思:指吃素食,不食用肉类。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室中(shì zhōng)的意思:指在室内、密闭的空间中。
食肉(shí ròu)的意思:指人吃肉,表示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富足。
朽残(xiǔ cán)的意思:形容事物破烂、残破不堪的样子。
一旦(yī dà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引起重大的变化或后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寺庙中的猫与僧侣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以猫的视角,展现了其在庙宇中的生活状态和角色转变。
首句“紧行慢行皆虎形”,形象地描绘了猫在庙宇中行走的姿态,即使是最轻缓的步伐也仿佛是猛虎的行动,暗示了猫的敏捷与力量。接着,“室中捕鼠百般能”点明了猫的主要职责——捕鼠,强调了其在维护庙宇卫生环境方面的作用。
“精舍一隙透灵鼠,朽残经卷将何补”两句,通过“灵鼠”与“朽残经卷”的对比,暗喻了猫的存在对于庙宇的某种象征意义。灵鼠可能象征着庙宇中潜在的不纯之物或干扰,而猫作为捕鼠者,其存在有助于净化环境,保护神圣的空间不受侵扰。
“为斯育尔佛释迦,日逐随僧常茹素”揭示了猫与僧侣之间的关系。猫被视作佛祖释迦牟尼的守护者,每日跟随僧侣一同素食,体现了对僧侣修行生活的尊重与融合。
然而,“常茹素,一旦筵前舒爪距”转折之处,猫在宴席前展现出攻击性,这一行为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引发了对猫本性与角色定位的反思。
最后,“尔勤尔役诚可录,赏彼丹衷命食肉”表达了对猫辛勤工作的肯定,并提出了一个道德上的抉择:尽管猫为庙宇做出了贡献,但在特定场合下,其本能的捕猎欲望仍然难以抑制。这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本能与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猫的视角,巧妙地探讨了生物与环境、信仰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选择与道德考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