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成(biàn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的状态或性质发生了变化。
丛台(cóng tái)的意思:指许多台阶连在一起,形成一片丛生的景象,比喻人多、事多、情况复杂。
地里(dì lǐ)的意思:指在地下或深处隐藏着某种东西。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金舆(jīn yú)的意思:形容人的声誉很高,受人景仰。
留作(liú zuò)的意思:留下来作为纪念或证据
鸟哢(niǎo wēng)的意思:形容鸟儿鸣叫的声音。
绮罗(qǐ luó)的意思:绮丽华美,繁琐复杂。
上古(shàng gǔ)的意思:指古代的年代,特指离现在很久远的古代。
天边(tiān biān)的意思:指远离自己所在地点的地方或事物。
无行(wú xíng)的意思:没有行动力或无所作为。
弦管(xián guǎn)的意思:指琴弦和管乐器,比喻音乐演奏中的技巧或技艺。
行迹(xíng jì)的意思:指人的行踪、足迹或行动的轨迹。
野花(yě huā)的意思:指在野外生长的花朵,比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或事物。
玉辇(yù niǎn)的意思:指皇帝乘坐的华丽马车,也泛指君主的车辆。
云遮(yún zhē)的意思:云彩遮挡了阳光,比喻事物被困难、阻碍所遮掩。
- 注释
- 赵地:古代地区名,这里指赵国。
丛台:古代赵国的一座宫殿或高台。
襄国:古代地名,今河北邢台一带。
漳河:古代河流,流经河北等地。
弦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山鸟哢:山鸟的鸣叫声。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代指富贵人家的服饰。
野花:自然生长的花朵。
金舆玉辇:贵重的车辆,象征皇室出行。
绿苔:绿色的苔藓,常用来形容荒废或久无人迹。
- 翻译
- 有一位客人刚从赵地返回,他自己说曾经登上了古老的丛台。
他描述说,云雾缭绕的襄国消失在天边,丛台四周的树木环绕着漳河,仿佛是从大地深处延伸而来。
昔日的音乐和歌舞变成了山鸟的鸣叫,华丽的服饰化作了田野间的野花绽放。
曾经的金车玉辇已无踪影,只剩下风雨中丛台上长满的绿苔见证历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归来后的描述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赵地即今天的河北一带,古丛台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地方,这位旅人刚从那里归来,并自豪地说起他曾经登临过那里的高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这两句诗描写了古丛台的壮丽景象,云雾迷离至天边,树木环绕至地下,这种上连天际、下至大地的画面塑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这两句则将自然景物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弦管(古代乐器)化为山间鸟鸣,而精美的丝织品却留在了大自然中,化作了野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境界,金舆玉辇是皇家车辆的代名词,这里表示没有车马的痕迹,只有风雨侵蚀下形成的常年积累的青苔。这是一种对物欲的超越和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歌。
整首诗通过旅人的叙述,将听众带入了一场关于古代遗址、自然景观与文化记忆交织的想象之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湖心夜宿田家问道官陂访旧
田家住在鄱湖侧,僻处湖乡廛市隔。
自言三世在此居,自幼何曾识宾客。
上官托宿叩我门,旋扫阶除已昏黑。
呼妇出门供水薪,童稚惊窜呼不得。
庭中爇火燎衣裳,厨下烧汤洗泥滓。
莫嫌窗户多风寒,剩把蚕筐障檐隙。
湖鱼旋网味差甘,粳米新炊饭少白。
今年秋旱田不收,无酒可沽君莫责。
明朝饭罢整行装,缓步从容莫匆迫。
门前有路到官陂,莫过横塘向东北。
赠沈翥由仪部迁宿州学正
江头日日春风起,柳花飞渡春江水。
东吴客子问归期,回首云山隔千里。
昔来胄监知几秋,鲈鱼不动乡关愁。
五车万卷恣搜索,声誉早播金陵州。
筮仕春官咸见许,每接夔龙趋步武。
中原文献久荒凉,复遣横经施教雨。
屠羊反肆未足多,敩学亦得重渐摩。
乃知天造有深意,千古不用伤丘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