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邵 伯 堰 下 王 君 玉 饯 王 仲 仪 赴 渭 州 经 略 席 上 命 赋 宋 /梅 尧 臣 未 破 河 西 寇 ,朝 廷 尚 有 忧 。淮 南 命 儒 帅 ,塞 上 足 封 侯 。莫 擐 黄 金 甲 ,须 存 百 胜 谋 。昔 尝 经 黠 虏 ,今 去 正 防 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胜(bǎi shèng)的意思:指胜利无数次,战绩辉煌,多次取得胜利。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防秋(fáng qiū)的意思:预防秋天的到来
封侯(fēng hóu)的意思:指被封为侯爵,成为高官显贵的意思。
河西(hé xī)的意思:指相隔很远,相距甚远。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难以联系或接触。
淮南(huái nán)的意思:指淮河以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团体的位置或地域范围。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甲(jīn jiǎ)的意思:形容人的皮肤黝黑如金属甲胄。
儒帅(rú shuài)的意思:指德才兼备、温文尔雅的人。
塞上(sāi shàng)的意思:指北方边塞地区或沙漠地带。
上足(shàng zú)的意思:足够充分,满足需求。
黠虏(xiá lǔ)的意思:指聪明机智、狡猾狡诈的人。
- 注释
- 河西寇:指侵扰河西地区的敌军。
朝廷:中央政府。
忧:忧虑,担忧。
淮南:古代中国的一个区域,这里指南方地区。
儒帅:文职将领,指非武将出身但有学问的人领导军队。
塞上:边塞地区。
封侯:古代封赏有功之臣,成为侯爵。
擐:穿戴。
黄金甲:象征荣耀和防护的华丽铠甲。
百胜谋:百战百胜的策略或计划。
黠虏:狡猾的敌人。
防秋:古代秋季是农闲时节,军队常在此时加强戒备以防敌人入侵。
- 翻译
- 敌人还未被击败在河西地区,朝廷仍然心存忧虑。
在淮南地区任命文职将领,边塞之上也能建立功勋封侯。
不要只依赖华丽的黄金甲,必须有百战百胜的智谋。
过去曾与狡猾的敌人交战,现在离开是为了防备秋季可能的攻势。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邵伯堰下王君玉饯王仲仪赴渭州经略席上命赋》。诗中表达了对边关战事的关注和对将领的期许。首句“未破河西寇”揭示了当前战局尚未完全平定,朝廷仍有忧虑。接着,“淮南命儒帅”暗示朝廷派遣文官担任军事统帅,显示出对策略和智谋的重视。“塞上足封侯”则寄寓了对王仲仪出征能建功立业、封侯晋爵的祝愿。
诗人提醒王仲仪“莫擐黄金甲”,意在告诫他战争并非仅凭武力,更需深思熟虑,谨慎行动。“须存百胜谋”强调了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最后两句“昔尝经黠虏,今去正防秋”回忆了过去的战斗经历,点明此时正是秋季防备敌人的关键时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边关形势的忧虑,又有对将领才能的赞赏,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王懋钦守开封
王郎落落风尘里,青天无云孤鹤起。
文章能事口不言,经纶老手心自喜。
偃蹇西曹阅岁时,沈吟此身论进取。
一朝被命守汴都,五马驱人渡漳水。
今日中原正腰腹,古来大梁说朝市。
晨起判事腕欲脱,日暮千人膝生胝。
当路与君号知已,何乃劳人太无礼。
知君才大心中閒,卧而治之有馀理。
夷门古道秋草黄,脩竹遗墟暮烟紫。
雪花片片到搴帷,岳色横天决双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