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起》
《晓起》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即入簿书丛里去,少留欹枕听黄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倒裳(dǎo cháng)的意思:指女子穿着裙子时,将裙子的腰带反过来系在胸前。

黄鹂(huáng lí)的意思: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铃索(líng suǒ)的意思:指用铃铛和绳子做成的索具,用来束缚、牵引或惩罚。

起倒(qǐ dǎo)的意思:指事物的兴衰盛衰、起伏变化。

裳衣(cháng yī)的意思:指衣袖长而宽松的衣服,比喻言行举止不拘束、自由自在。

翻译
明亮的窗户让我从沉睡中惊醒,匆忙整理衣裳。
铃声不断响起,我怀疑是不是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迟迟不愿离去。
注释
窗明:明亮的窗户。
惊起:突然醒来。
倒裳衣:匆忙整理衣裳。
铃索:铃铛或门铃。
频摇:频繁摇动。
定怪迟:疑惑为何如此迟疑。
即入:立刻进入。
簿书丛:文书堆中,指繁忙的工作。
少留:稍微停留。
欹枕:斜倚枕头。
黄鹂:黄莺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晨起的情景。首句"窗明惊起倒裳衣"生动地刻画出诗人被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唤醒,动作匆忙中连衣服都穿反了的状态,展现出清晨的急切与不拘小节。次句"铃索频摇定怪迟"进一步描绘了环境,可能是指门铃或闹钟的声响催促着诗人,他感到奇怪为何自己会起得如此之迟。

第三句"即入簿书丛里去"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可能是官吏或是读书人,他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中,"簿书丛"象征着文书工作之多,生活节奏快。最后一句"少留欹枕听黄鹂"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片刻留恋,他希望在忙碌之前,能稍微停留,倾听窗外黄鹂的鸣叫,享受片刻宁静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早起时的忙碌与闲适交织的生活状态,既有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范成大的这首《晓起》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次曾谹甫韵寄贺子忱

狂客当年隐四明,至今孙子爱林坰。

挂冠无愠亦无喜,抱膝自歌还自听。

时弄清琴怀贺若,何妨后乘载樵青。

结邻能践前言否,春色方深绝境亭。

(0)

次韵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其一

残霙初伴梅梢月,小雨仍禁柳底春。

莫厌酒摇金盏浪,更听歌绕画梁尘。

(0)

嘲张乂

中分爻两段,风使十横斜。

文上元无分,人前强出些。

(0)

酹江月/念奴娇

桐皋东去,又依然、烟际云边柔橹。

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

小倚云根,细商心事,提起千年语。

九天飞梦,别来长记幽渚。

试说北海归文,西山何事,犹不甘臣武。

广大尧天箕颍小,绵上可能如许。

举世真痴,先生长啸,尘海谁堪与。

啸声吹送,刺天鸾鹤冲举。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七乐恢

父今为令系,号泣不停声。

彼令亦人耳,而宁不我矜。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郭基

岂伊东閤里,无似督邮贤。

直把孝行荐,今人少孟坚。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