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发刃(fā rèn)的意思:指剑出鞘,即拔剑出击。
公朝(gōng cháo)的意思:公朝是指君主或者皇帝的官方朝会,也可以泛指官员们的集会。
畿邑(jī yì)的意思: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泛指重要的城市或地区。
劳人(láo rén)的意思:指过度劳累或使人感到疲劳的事物或行为。
勤恤(qín xù)的意思:勤奋恭顺。
亲民(qīn mín)的意思:指对待人民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高高在上。
俗论(sú lùn)的意思:指流传于民间的通俗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观点或论断。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先声(xiān shēng)的意思:先声指的是在开始阶段就显示出声势或取得优势,预示着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恤隐(xù yǐn)的意思:关心、体恤别人的困难和隐私。
知津(zhī jīn)的意思:指明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或解决问题。
作劳(zuò láo)的意思:指为了某个目的而劳累、操劳。
- 注释
- 畿邑:京城。
令:政令。
先声:先传开。
春:春风。
公朝:朝廷。
勤恤:勤于体恤。
隐:疾苦。
亲民:利于民众。
劳人:劳苦的人。
发刃新:新磨的刀刃。
清俗论:清廉的评论。
峨豸:獬豸。
知津:明了道路。
- 翻译
- 京城三年的政令,如春风先吹遍百里。
在朝廷上,他勤于体恤百姓疾苦,推行的政策利于民众。
他不以劳苦自居,依然充满活力,如同新磨的刀刃。
任凭他人评论他的清廉,他已像獬豸(古代神兽,象征公正)那样明了是非道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孟子开宰馀杭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担任地方官职的期待和责任感。"畿邑三年令,先声百里春"描绘了他作为官员即将治理的地方,以良好的政令预示着春天般的革新气象。"公朝勤恤隐,吾道足亲民"体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推行仁政的决心,强调了为政以民为本的理念。
"不作劳人想,犹堪发刃新"表达了他不求个人名利,而是希望通过新的举措推动改革的决心。"从渠清俗论,峨豸已知津"则以峨豸(古代獬豸冠象征公正)自比,表明他将以公正无私的形象引导社会风气,清廉自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袁说友作为地方官员的高尚情操和理想抱负,以及对民生改善的热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