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五 月 四 日 过 西 山 道 院 田 间 记 老 农 语 宋 /虞 俦 偶 从 野 叟 问 耕 桑 ,说 到 春 来 日 日 忙 。老 尽 吾 蚕 桑 自 绿 ,化 残 胡 蝶 麦 犹 黄 。迎 梅 已 过 三 旬 雨 ,秧 稻 初 齐 五 月 凉 。天 上 何 人 调 玉 烛 ,但 知 击 壤 乐 时 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蚕桑(cán sāng)的意思:指养蚕、种桑,用来比喻艰苦努力,勤勉耐劳。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胡蝶(hú dié)的意思:形容人的心思不定,喜欢变换主意或行动。
击壤(jī rǎng)的意思:指打破土壤,比喻有力的言辞或行动能够震动人心,引起共鸣。
来日(lái rì)的意思:将来的某一天,未来的日子
老尽(lǎo jìn)的意思:形容人年老体衰,力量耗尽。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时康(shí kāng)的意思:形容时运顺利,身体健康。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秧稻(yāng dào)的意思:指农作物长势良好,长得茂盛。
野叟(yě sǒu)的意思:指老年人或者年长者。
迎梅(yíng méi)的意思:乐于接受新事物,积极适应变化
玉烛(yù zhú)的意思:形容人的美貌或事物的珍贵。
调玉烛(diào yù zhú)的意思:指用美好的言辞来称赞或赞美人的美丽容貌。
- 鉴赏
这首宋诗《五月四日过西山道院田间记老农语》是虞俦所作,描绘了农事活动和农民生活的场景。首句“偶从野叟问耕桑”,诗人偶然遇到一位乡村老者,询问起耕种与养蚕之事,体现了他对农事的关心和对民间生活的亲近。接下来的两句“老尽吾蚕桑自绿,化残胡蝶麦犹黄”,通过写蚕丝尽而桑叶依旧翠绿,以及蝴蝶虽残,麦子却已泛黄,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农事的季节更迭。
“迎梅已过三旬雨,秧稻初齐五月凉”描绘了雨水充足后,梅雨期已过,稻秧整齐排列,五月间已有凉意,反映出江南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和农事进度。最后两句“天上何人调玉烛,但知击壤乐时康”,以“玉烛”象征丰收,表达对农人辛勤劳作换来的丰年喜悦,同时也暗含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农事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农人的敬意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孤翼吟
哀哀孤飞禽,声鸣何悲酸。
含情若有诉,口讷无由宣。
瞻云忆旧侣,悠悠隔山川。
勿言异类微,聚散同悲欢。
零霜解叠翼,错綵销文翰。
殒身未足辞,失意诚可怜。
群飞尽投林,凌空独翩翩。
岂无栖巢枝,托迹常不安。
啄食朝竞场,流饮暮争源。
鸣弦应机发,薄命当其先。
长翮易奋飞,穷途少周旋。
风云肯借便,一举谁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