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送化士(其十二)》。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堂中宴坐山含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在宽敞明亮的大厅中,一位修行者正静静地坐着,仿佛与山中的明月融为一体,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句诗通过“宴坐”和“山含月”的对比,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外界自然的和谐共存。
次句“尘里分身珠走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修行者如同一颗明珠,在盘中自由滚动,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象征着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自我纯净,不被外物所束缚。这里,“珠走盘”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的自由与灵动,也暗喻了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保持内心纯净与坚定的重要性。
后两句“但得此心无住著,世间那有路行难”,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提出,只要内心能够达到无住著的状态——即不为任何事物所执着,不陷入欲望与烦恼的轮回中,那么在世间行走就没有所谓的困难。这里的“无住著”不仅是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超越物质与情感的束缚,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与宇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超脱追求的向往。它不仅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歌,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阅江楼晚眺分赋
高楼雄近郭,古驿带长堤。
石室横当北,梧江抱自西。
光摇虚壁动,青入画阑低。
缥缈云生牖,崚嶒石作梯。
四隅回曲阁,三叠跨长蜺。
朱拱浮花满,明窗落照齐。
佳哉行乐地,久矣困征鼙。
虽复橐弓后,犹闻伏枥嘶。
风高团赤叶,苔浅涩青泥。
屋角闲铃语,檐牙寄鸟栖。晚帆归习习,霜?远凄凄。
幸有朋俦聚,还同笔砚携。
读铭思跃马,临渚忆燃犀。
胜会诚难得,新诗好遍题。
莫嫌冬日短,今夕月如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