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汉 阳 寓 舍 老 桑 宋 /贺 铸 曾 无 沃 若 饱 吴 蚕 ,腹 蠹 聊 供 啄 木 馋 。底 事 殷 勤 喭 元 绪 ,不 应 有 意 附 炎 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附炎(fù yán)的意思:指附着在火焰上的烟雾,比喻受人利用、依附他人,没有独立的能力和主见。
沃若(wò ruò)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富饶。
吴蚕(wú cán)的意思:指人勤奋努力,不辞辛劳地工作。
炎炎(yán yá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炎热。也用来形容热闹、热烈的场面。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元绪(yuán xù)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啄木(zhuó mù)的意思: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 翻译
- 从未有过像吴地的蚕那样丰饶,只能供啄木鸟当作美食。
为什么谚语如此热心地延续,似乎并不想附和那些炙手可热的人或事。
- 注释
- 沃若:丰饶。
饱:充足。
吴蚕:吴地的蚕。
腹蠹:蛀虫,比喻贪婪的人。
聊供:姑且作为。
啄木馋:啄木鸟的美食。
底事:何故,为何。
殷勤:热心。
谚元绪:谚语的根源。
元绪:根本,源头。
不应有意:并非有意。
附炎炎:附和权势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题汉阳寓舍老桑》。诗中,诗人以"曾无沃若饱吴蚕"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老桑树虽然不再丰茂,无法滋养吴地的蚕儿,但仍然吸引着啄木鸟前来觅食,呈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生态循环。接着,诗人通过"底事殷勤谚元绪",表达了对老桑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同时暗含着对民间智慧的敬意,因为谚语往往源于生活经验,而老桑树就是这种智慧的象征。最后,"不应有意附炎炎"一句,看似责问老桑树为何要迎合炽热的阳光,实则寓言般地揭示了生命在逆境中仍能积极生存的态度,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也不放弃自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老桑树为载体,赞美了生命的韧性和民间智慧,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