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 明 寺 牡 丹 花 时 忆 元 九 唐 /白 居 易 前 年 题 名 处 ,今 日 看 花 来 。一 作 芸 香 吏 ,三 见 牡 丹 开 。岂 独 花 堪 惜 ,方 知 老 暗 催 。何 况 寻 花 伴 ,东 都 去 未 回 。讵 知 红 芳 侧 ,春 尽 思 悠 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尽(chūn jìn)的意思:春天结束,指时间过得很快,事物迅速消逝或终结。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红芳(hóng fāng)的意思:红色的花朵,形容美丽的女子。
尽思(jìn sī)的意思:尽力思考,用尽心思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前年(qián nián)的意思:指两年前的时间。
题名(tí míng)的意思:指为了表彰某人或某物的优秀之处而给予荣誉的名字或称号。
寻花(xún huā)的意思:寻找美丽的女子
芸香(yún xiāng)的意思:形容文采或才华出众的人。
芸香吏(yún xiāng lì)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品行高尚,令人敬佩。
- 注释
- 前年:指过去的两年之前。
题名处:指科举考试后题写名字的地方。
一作:做了一次。
芸香吏:古代称在图书馆或藏书馆工作的官员,因常与书香为伴,故称。
牡丹开:牡丹花开,常用来象征富贵或春天的到来。
岂独:岂止,不仅仅。
老闇催:岁月催人老,形容时间流逝带来的衰老。
何况:更不用说。
寻花伴:寻找一同赏花的朋友。
东都:指唐朝的洛阳,当时的文化中心。
讵知:哪里知道,没想到。
红芳侧:花红之处,指花开繁盛的地方。
春尽:春天结束。
思悠哉:思绪深远,感慨万千。
- 翻译
- 前年的题名之地,如今我来看花。
做了三年的书吏,已经三次见到牡丹开放。
怎能只惋惜花朵,才明白岁月催人老。
更何况寻找赏花的伙伴,他们去了东都还未归来。
谁能料到在花红柳绿之处,春天即将过去,思绪却悠长无尽。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自然景物时感受到的年华易逝之感。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过去曾留下墨迹,现今重游旧地,再次欣赏到花开的美丽景象。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积累。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这里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自己对自然界中生长周期的观察与感悟,"一作"指的是初次看到某种花朵,而"三见"则表示多次目睹牡丹开放的情景,这些都凝聚着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经验。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不仅哀悼美好事物的易逝,也意识到自己年纪渐长,时光在无声中流逝。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这里诗人提到了与同伴一起游历寻找美丽景致,但却发现同行者已离去,而他们的足迹还未回来。这既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面对即将结束的春天,美丽的花朵即将凋零时所产生的情感。"讵知"表明诗人对于这些事物的珍惜之情,而"红芳侧"则是牡丹花盛放的象征,"春尽思悠哉"则表达了在春天结束之际,对美好时光无法留住的无奈与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易逝以及友情的珍惜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未央官瓦砚歌
哙豨越布皆功狗,相国发纵常居守。
楚歌四起霸业堕,汉王南面朝九有。
功成治定作未央,连云榱栋将侈富。
翡翠参差覆反宇,日射华光入文牖。
燕啄皇孙炎火微,顿教窥户嗟丰蔀。
金铜仙人辞汉去,清泪汍汍湿肩肘。
一木难支大厦倾,荆烟壒露埋形久。
何人湔剔供濡毫,青铁视此翻觉丑。
呵之有泽理致精,弊而不坏纯且厚。
以静为用故永年,尚卿螺子为文友。
铜雀砚亦擅佳名,陶成四百年以后。
共置明窗净几间,阿瞒有知应自咎。
酂侯岂藉是砚传,是砚真因酂侯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