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龙颂·其二》
《九龙颂·其二》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四言诗

一龙将雨,九龙处处。一龙来宇,九龙避所

龙德之让,其让正中,吁嗟乎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所(bì suǒ)的意思:指避开危险或困境,寻求安全的避难之所。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嗟乎(jiē hū)的意思:表示悲叹、感叹之情。

九龙(jiǔ lóng)的意思:九条龙。形容众多、庞大、壮观。

龙德(ló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有卓越的道德品质。

一龙(yī lóng)的意思:指同一种事物或现象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出现。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正中(zhèng zhōng)的意思:指准确地击中目标,也可以指正好在中间。

鉴赏

这首诗以“九龙”为题,通过对比一龙与九龙的不同状态,展现了龙的德行与谦让精神。诗中“一龙将雨,九龙处处”,描绘了单个龙即将降雨时,其他九龙纷纷避开的场景,象征着强者主动退让,为他人着想的美德。“一龙来宇,九龙避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谦逊和礼让的态度,无论在何处,单个龙的到来,其他九龙都会主动避让,体现了和谐共处、相互尊重的精神。

“龙德之让,其让正中”,点明了龙的德行在于谦让,而这种谦让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过分,也不失尊严。最后,“吁嗟乎龙”,诗人发出感叹,表达了对龙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谦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道德启示。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过三海

海水翻飞凝作冰,春融鱼鳖欲骞腾。

已干芦甲犹穿渚,得地苔矶可结罾。

松卧任凭蝼蚁穴,鸟栖疑与凤凰朋。

楼台五色迷余目,何况风鸢决鹞鹰。

(0)

新秋自喜信笔

袅袅秋色来不悭,翩翻落叶铺阑干。

藏莺杜燕圃中静,芦叶藕花波水寒。

我生逢辰似陆贾,老去恨未归长安。

天公赐以八旬老,客况如寄僧家园。

(0)

遗所思

君行既云远,我思日以长。

思君无所遗,宝带双鸳鸯。

鸳鸯不相失,锦翼游方塘。

副之玳瑁簪,同心复同房。

上有金莲花,茎叶相扶将。

下有并根藕,藕丝百尺长。

同缄尺素书,封以紫锦囊。

上言长相忆,下言莫相忘。

努力加餐饭,归来花正芳。

(0)

琴操.拘幽操

风入我室兮,霜入我衣。言不敢发兮,声不敢悲。

惟皇考有训兮,余罪之归。

余心耿耿兮,其知者为谁。

(0)

寄郑渔仲

君家谷口蔼清节,后裔于今耿冰雪。

高明固已天下闻,却向山中弄明月。

贯穿诸史极成败,鼓吹六经方论说。

碧云日暮临庭柯,缄封肯寄冲烟萝。

边头嗷嗷一雁过,坐想空山霜露多。

(0)

陇头吟·其二

兵满天山雪满衣,汉家都护拥旌旗。

衔枚一夜袭疏勒,度陇生兵尽潜出。

不得戎王誓不归,归时杨柳正依依。

正依依,占春色,与君同醉花阴侧。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