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子育韵·其一》
《再和子育韵·其一》全文
宋 / 彭汝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使者东来说契丹,翠舆却似上京还。

绣旗铁甲兵三万,昨夜先朝木叶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甲兵(jiǎ bīng)的意思:指军队或武器装备。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契丹(qì dān)的意思:契丹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也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的互相信任和约定。

上京(shàng jīng)的意思:指前往京城或上级机关。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铁甲(tiě jiǎ)的意思:形容坚固不透的盔甲,比喻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能力。

先朝(xiān cháo)的意思:指在历史上先于当前朝代的时期或朝代。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木叶山(mù yè shā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在外,但实际上并无实力或能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使者前往契丹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壮丽的战争氛围。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翠舆”、“上京”、“绣旗”、“铁甲”,以及“三万”这个数字,都展现了军队的规模与气势。

“使者东来说契丹,翠舆却似上京还。” 开篇即点明使者前往契丹的旅程,将使者乘坐的翠色车舆比作从京城返回,暗示了这一行程的重要性和庄严性。这里的“上京”可能指的是北宋的首都开封,也可能是对京城的泛称,体现了对朝廷的尊崇。

“绣旗铁甲兵三万,昨夜先朝木叶山。” 后两句则聚焦于军队的壮观景象。绣旗代表了军队的荣耀与尊严,铁甲则象征着士兵的坚不可摧。数字“三万”不仅强调了军队的庞大数量,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与规模。而“昨夜先朝木叶山”则通过时间与地点的设定,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仿佛读者能够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与硝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战争的宏大画卷,通过对使者行程与军队场面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对外交与军事活动的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力量与荣耀的颂扬。

作者介绍

彭汝砺
朝代:宋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猜你喜欢

题范才元画轴后

昔年曾过岭南州,争看湘江万里流。

妙手可传诗外意,乱云寒木更孤舟。

(0)

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其三

君到江头不问津,雪堂草木几番新。

一生未得文章力,要扫中原胡马尘。

(0)

次韵曾宏甫木犀

风吹旱暑未成秋,辜负江村事事幽。

岩桂敢烦先折送,好诗仍不待邀求。

自怜疾病常高枕,坐想风流换此州。

他日出门寻旧约,未嫌疏懒作人不。

(0)

即事四绝·其二

匆匆和梦别星楼,扰扰随缘住信州。

尚笑长江少方便,只教溪水暂西流。

(0)

岁暮

岁暮少欢愉,况复婴病苦。

闭门每厌客,幸此连日雨。

寒炉火复焰,乃若相媚妩。

披衣坐壁角,妙处时一暏。

风声耿初夜,有句或未吐。

还书问故人,可复一笑许。

(0)

赠人四首·其二

昔年曾侍老姑傍,诲我全身只退藏。

长恐风流便疏远,子犹他日及升堂。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