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秋穫少,近郭晚樵多。
树动霜摇橘,池荒风捲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行者在郊外寺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野寺平郊隐,幽人独骑过”,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野寺隐藏于广阔的郊野之中,一位隐士独自骑马经过,这一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颔联“旱田秋穫少,近郭晚樵多”,通过对比旱田中稀少的秋收与近郊傍晚时分繁忙的砍柴景象,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农事的忙碌,也暗含了对生活艰辛与劳作之美的赞颂。
颈联“树动霜摇橘,池荒风捲荷”,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霜降时分,橘树轻轻摇曳,池塘荒芜中,风吹过残荷,这些细节细腻地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流转。
尾联“安知花院里,不有病维摩”,以问句收尾,引人深思。它不仅表达了对花院内可能存在的病态或困境的关切,更深层地触及了生命与存在的本质问题,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健康与精神状态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边地不生人,所生尽奇畜。
野马与骆驼,騊駼及驼鹿。
羱羊千万头,人立相抵触。
上天仁众兽,与以膏粱腹。
变化成猛虎,食尽中土肉。
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觳觫。
广南人最甘,肥者如黄犊。
猛虎纵横行,餍饫亦逐逐。
朝饮惟贪泉,暮依惟恶木。
人皮作秽裘,入骨为箭镞。
人血充乳茶,脂膏杂红曲。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
恶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
在天为贪狼,在地为荤粥。
人类日已尽,野无寡妇哭。
隆冬不患饥,髑髅亦旨蓄。
多谢上帝仁,猛虎享天禄。
为兽莫为人,牛哀得所欲。
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
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
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
盛世亦知轻贱士,野人终是爱閒身。
白眉夫子晚相识,众中与我心莫逆。
连床促席动经时,写愫披衷无不悉。
赠我新诗满案头,至今犹带烟霞色。
我生与我周旋久,懒向人前事奔走。
爱君声气两相投,不惜倾情与君友。
我在天坛扫落花,与君相望隔云霞。
清风明月不同赏,使我独立兴长嗟。
我有清溪万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
芒鞋竹杖倘相过,与君笑咏消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