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曹宏斋》
《寄曹宏斋》全文
元 / 陈栎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不识宏斋,识之文字间。

古风萧瑟,一笔独追还

恨如东鲁人,未得登东山。

振衣不自勇,路亦非阻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登东(dēng dō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拼命奋斗、努力进取。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东鲁(dōng lǔ)的意思:指东方的鲁国,也泛指东方地区。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鲁人(lǔ rén)的意思:指愚蠢、粗俗的人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追还(zhuī huán)的意思:追回已经失去的东西或权益。

阻艰(zǔ jiān)的意思:阻挡、阻止困难和艰苦。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栎所作的《寄曹宏斋》诗,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才华的赞美。

首句“我不识宏斋,识之文字间”,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曹宏斋之间的关系并非现实中的相识,而是通过文字作品而产生共鸣,暗示了诗人对曹宏斋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接着,“古风久萧瑟,一笔独追还”两句,描绘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赞扬了曹宏斋在文学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的追求,如同在萧瑟的古风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风貌。

“恨如东鲁人,未得登东山”一句,运用了典故,将自己比作未能登临东鲁(孔子故乡)的鲁人,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亲见曹宏斋,与其交流切磋,共同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的愿望。这种遗憾之情,既是对曹宏斋才华的钦佩,也是对自己未能直接接触其作品的惋惜。

最后,“振衣不自勇,路亦非阻艰”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虽有勇往直前的决心,但面对与曹宏斋相会的道路,却感到既非艰难也非阻挠,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和对文学交流的热切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情与艺术追求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艺术理想。

作者介绍

陈栎
朝代:元

(1252—1334)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
猜你喜欢

汶上阻雨.甲戌册荆藩道中作

朝云行岫出,暝雨向林深。

乍喜红尘退,还愁绿野沉。

前车迷屡望,后骑未闻音。

惟有孤村火,遥悬失路心。

(0)

暮轺见归鸟有感

群飞俱一息,日入故林招。

自惜羽毛瘁,兼防牖户漂。

如何万里客,不及一枝鹩。

俯首惭诸翼,悠悠促暮轺。

(0)

金陵雪月仲春夜坐邀我不寐也冰几韵之·其六

天与幽人候,寤言矢勿谖。

浅深河汉影,明灭斗星痕。

嚣落孤存伴,澄馀别有根。

阳春留郢调,炉火问寒温。

(0)

季秋十三日领敕恭纪

螭头地,尺五天。黄纸敕,阁东传。

玺书纪缦烂云烟,命臣观察无诸边。

作人树人,学古惟专。无畏无忽,往钦汝前。

以汝兴贤,比及三年。举能汝职,不能汝愆。

念臣承乏已备员,自知绠短汲深泉。

要当临履何冰渊,手捧天言方寸悬。

二十五条河汉宣,有一未行臣罪千。

许人一言未尝负,何况许心圣主前。

欲令臣书臣肘联,人之掣臣君察焉。

臣其从兹爱踵颠,胸有心无臣敢然。

(0)

自龙游登陆至衢州道中

舍棹登途秋逾仲,水意滩声劳远送。

晨起西风拂舆迎,野望霜红逐林生。

出水芙蓉初夭窈,开风松籁鸣孤杳。

到处层峦向人亲,苦恨历历记不真。

迤逦东来若相逐,浮峰或断云能续。

行行惟见与兹深,朝暮谁从觅山心。

欲倩微词通缱绻,识面无缘重偃蹇。

徒将此意寄三秋,三秋问我谓何求。

征夫何求莫遑息,翻似心忧日行国。

长途祇叹往来艰,我家山水久幽閒。

(0)

秋日燕邸咏怀十诗各系以题·其八观凤

吾观凤览德,所至待时鸣。

高冈向杰出,梧竹合其清。

能言不枭竞,独立洁孤情。

世人图易得,鲜复希哕声。

所以深苞彩,夷然葆至精。

繇来千仞表,下鸟谁能争。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