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藤逢石怒,倚险嗅波腥。
幽期如可订,住此学沉冥。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句“宝楯千年碧,炉烟镇日青”以“宝楯”和“炉烟”为切入点,渲染出一种古老而祥和的气息,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底蕴。接着,“穿藤逢石怒,倚险嗅波腥”两句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力量,藤蔓穿行间,石头似乎在怒吼,险峻之处,波涛弥漫着腥味,充满了生命力与野性之美。
“鼋过吞人影,潮来念佛经”这两句更是巧妙地将动物行为与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鼋(鼋,即鳖)在水中游过,似乎吞噬了人的倒影,而潮水涌来时,仿佛在诵读佛经,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最后,“幽期如可订,住此学沉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过上一种远离尘嚣、深思冥想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金山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
林中当百五,屐齿泛晴光。
缀暖榆钱小,萦春蕙带香。
两峰看迤逦,片水怅微茫。
节届魂俱冷,时移梦转长。
土应平傲骨,泉已涩吟肠。
有子荒新冢,无烟禁一乡。
雨花滋旧藓,风叶沸新杨。
泪尽莺啼处,褰裳去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