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其实,君子弗名。可表其实,可考其行。
乐斯名者,斯堂可燕。可燕可歌,使臣之光。
次之(cì zhī)的意思:次于第一的,排在第二的。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其实(qí shí)的意思:其实是一个副词,表示实际上、事实上。
使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派往外国或附属国的使者,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
实惠(shí huì)的意思:指物品或待遇对自己有实际利益,物美价廉,物尽其用。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无疆(wú jiāng)的意思:无边界、无限广大
以先(yǐ xiān)的意思:超越、领先、在某方面排在前面
以次(yǐ cì)的意思:次等、不合格的;次要、不重要的。
这首诗《封本堂》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名与实、信与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提到“物无其实,其名弗至”,强调了事物的真实性是命名的基础,没有实际存在的事物,其名称便无从谈起。接着,“实以先之,名以次之”进一步阐述了先有实体后有名称的概念,说明了真实存在是命名的前提。
随后,“事无其实,君子弗名”指出君子不会给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命名,强调了道德和真实性的价值。接下来的“可表其实,可考其行”则表明了可以通过行为来验证事物的真实性,进一步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名以表之,行以考之”表达了通过名称来反映事物的本质,通过行为来检验其真实性。最后,“信斯名者,斯民可见;乐斯名者,斯堂可燕”将话题引向了社会层面,认为相信并乐于接受正确名称的人,可以被社会看见,他们的行为可以在特定场合(如宴会)中得到认可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强调了真实、诚信、行动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和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吾亦爱吾庐,门前卖时蔬。
满担风露香,选择未始无。
苏子觅二顷,杨翁营一区。
两者况见成,自顾惭晨晡。
不妨瘦如竹,何急肥似壶。
向来鍊句痴,工拙分毫铢。
如今布袍下,识字村田夫。
诸公信余言,相从莫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