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鼎味(dǐng wèi)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食物,也可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的品质或价值非常高。
风神(fēng shé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矫健、迅捷的特点,如同风一般神速。
古画(gǔ huà)的意思:指非常古老的画作,也可以用来形容古老的事物。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客馆(kè guǎn)的意思:客馆是指为旅客提供住宿和就餐的场所,也用来比喻临时的居所或者短暂停留的地方。
龙髯(lóng rán)的意思:龙髯是指龙的胡须,比喻人的胡须或者胡子。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求和(qiú hé)的意思:指寻求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也可引申为寻找共同点或共同利益。
散沙(sǎn shā)的意思:指分散的力量无法团结,容易被瓦解的状态。
沙堤(shā dī)的意思:形容沙子堆积而成的堤岸,比喻事物的积累或成就。
太师(tài shī)的意思:指宰相、大臣,也用来指代有才能、有经验的人。
先帝(xiān dì)的意思:指已故的君主或统治者,尤指尊称已去世的帝王。
许攀(xǔ pān)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或抱负很高。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为王岐公所作的挽辞之一,通过对王岐公生前事迹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对国家的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之情。
“鼎味难求和,龙髯忽许攀。”这两句以“鼎味”象征国家大事,以“龙髯”比喻王岐公的高贵身份,表达了对王岐公在国家大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的肯定。同时,“难求和”与“忽许攀”形成对比,突出了王岐公在复杂政治局面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应随先帝仗,已立太师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王岐公在朝中的重要角色,他不仅跟随先帝,还在朝廷中担任太师之职,显示了其在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人散沙堤悄,恩收客馆閒。”这两句通过描绘王岐公去世后,人们离开,沙堤寂静,恩泽被收,客馆空闲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哀伤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王岐公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风神岩兢秀,千古画图间。”最后两句以“风神岩”象征王岐公的英姿与风骨,强调其形象将永远铭记于历史的画卷之中,表达了对王岐公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不仅歌颂了王岐公的功绩与品德,也寄托了后人对其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病起漫书·其一
耳目与口鼻,不思何录录。
苟能得其养,心亦即快足。
四者彼何知,惟心实有欲。
所以养心者,必先此四族。
愚奢厚自奉,反以滋垢黩。
一鸟能遗音,岂必奏丝竹。
一花可慰眼,岂必陈绮縠。
诵诗味芬芳,闻香气清淑。
领略信靡穷,我亦能我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