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峡中曲·其二》
《峡中曲·其二》全文
明 / 陈绍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枫叶萧萧峡气寒,渔舟多在洑流安。

酒醒向月吹芦笛惊起鸬鹚过别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枫叶(fēng yè)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离别或变化的迹象。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酒醒(jiǔ xǐng)的意思:酒醒是指喝酒后醒悟过来,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一段困惑或迷茫后重新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现实情况。

鸬鹚(lú cí)的意思:形容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务正业。

芦笛(lú dí)的意思:比喻言辞简单而动人。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峡中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首句“枫叶萧萧峡气寒”,以枫叶的萧瑟和峡中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深秋时节特有的凄清意境。枫叶的凋零与峡气的寒冷相映成趣,不仅渲染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环境的险峻与幽静。

次句“渔舟多在洑流安”,则将视角转向了峡中的渔民生活。在湍急的水流中,渔舟能够找到相对安全的洑流停泊,既体现了渔民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也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第三句“酒醒向月吹芦笛”,描绘了一幅月下饮酒、吹奏芦笛的画面。酒后的诗人,面对皎洁的月光,吹响芦笛,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一句“惊起鸬鹚过别滩”,通过鸬鹚被笛声惊扰后飞过别滩的情景,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现实与想象交织在一起。鸬鹚的惊飞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也寓意着诗人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中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陈绍文
朝代:明

陈绍文,字公载,自号中阁山人。南海人。锡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举人,官通判。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结诗社,又同游黄才伯之门。著有《中阁集》。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四有传。
猜你喜欢

送胡道士

短褐身披满渍苔,灵溪深处观门开。

却从城里移琴去,许到山中寄药来。

临水古坛秋醮罢,宿杉幽鸟夜飞回。

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归心白发催。

(0)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0)

之江淮留别京亲故

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

已带千霜鬓,初为万里行。

繁虫满夜草,连雨暗秋城。

前路诸侯贵,何人重客卿。

(0)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

微宦淹留鬓已斑,此心长忆旧林泉。

不因列土封千乘,争得衔恩拜二天。

云断自宜乡树出,月高犹伴客心悬。

夜来梦到南台上,遍看江山胜往年。

(0)

寄白司马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0)

圆灵水镜

浮光上东洛,杨彩满圆灵。

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

不分沙岸白,偏照海山清。

练色临窗牖,蟾光霭户庭。

成轮疑璧影,初魄类弓形。

远近凝清质,娟娟出众星。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