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其三》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其三》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五言律诗

客路暄暖初冬天始寒。

近京风俗异,逆浪水程艰。

人语吴音杂,渔歌楚调酸。

畏途非好友,怀抱若为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楚调(chǔ diào)的意思:指楚国的音乐、曲调,也用来形容悲伤、凄凉的音调。

初冬(chū dōng)的意思:初冬指的是冬季的开始或刚刚进入冬季的时候。

冬天(dōng tiān)的意思:指动物在寒冷的冬天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和保护自身。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怀抱(huái bào)的意思:怀抱指抱在怀里,比喻对人或事物的关怀、照料。

客路(kè lù)的意思:指旅途或外出的路程。

逆浪(nì làng)的意思:逆反、违背潮流的行为或态度。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水程(shuǐ chéng)的意思:水程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水流的远近、长短。也用来比喻事情的进展、发展的程度。

畏途(wèi tú)的意思:畏惧艰难的道路,害怕前进。

吴音(wú yīn)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暄暖(xuān nuǎn)的意思:温暖,和煦的意思。

渔歌(yú gē)的意思:渔民在钓鱼时唱的歌曲。比喻轻松自得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应召赴京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旅途艰辛与复杂情感的细腻描绘。

首联“客路喜暄暖,初冬天始寒”,开篇即以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即将结束寒冷冬日的喜悦,以及对即将到来温暖春意的期待。然而,“初天”二字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尚未完全完成,初冬的寒冷依然存在,为后续的艰难旅程埋下伏笔。

颔联“近京风俗异,逆浪水程艰”,进一步揭示了旅途的不易。随着接近京城,诗人注意到这里的风俗习惯与自己家乡大相径庭,这不仅在文化上带来了陌生感,也可能是对未知环境的一种心理压力。同时,“逆浪水程艰”则直接描述了水路旅行的困难,逆流而上的船只在波涛中颠簸,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

颈联“人语吴音杂,渔歌楚调酸”,通过声音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旅途的氛围。吴音和楚调是不同地域的方言,它们的交织在一起,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这里“酸”字,不仅仅是音乐情感上的描述,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复杂情绪,或许是思乡之情,或许是对于旅途劳顿的疲惫。

尾联“畏途非好友,怀抱若为宽”,是对整个旅程情感的总结。面对未知且充满挑战的旅途,诗人将之比作“非好友”,表达了对旅途的畏惧和不安。然而,“怀抱若为宽”则透露出诗人试图在困境中寻找安慰和解脱的努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情感探索,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旅途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中贵人致牡丹一株颇丽雨中对之怅然停饮因寄仲氏敬美·其二

绿跗红萼两乡同,峭冷狂霖一慨中。

留得洛阳培土法,明年并蒂赏东风。

(0)

王山人承父赴顾益卿中丞之约道经锡山诣陈稚登言别陈为叙出塞之艰涕泗不已承父愀然返棹作四绝句记之余属和焉·其一

一曲阳关泪黯然,出门旋作剡溪船。

似怜思妇流黄泪,难向辽阳梦里传。

(0)

梁希鸿广陵人工古文辞贫不能诣吴门今有所因渡江见访得二绝赠之·其二

扬州白盐雪满船,扬州白苎白于绵。

莫将流水轻弹尽,此调那容估客怜。

(0)

小浮玉桥

一拳残石水中央,醉艇纵横也不妨。

唤作吴兴一浮玉,从教人笑夜郎王。

(0)

弇园杂咏十六首·其一梵王桥

隐隐红桥拂地开,徐徐蟾魄染青苔。

诸天幻出金银相,色界天王尽下来。

(0)

戏为樱桃题二绝句·其一

葡萄赐紫那同贵,金橘堆黄剩是酸。

何似琢圆千靺鞨,深红透出水晶盘。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