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随杖得,朝气引荷清。
乱竹接泉落,遥松学雨鸣。
峰青登岭出,影碧照湖盈。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林的清新与宁静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首句“夏山随杖得”,仿佛是诗人手持木杖,漫步于夏日的山林之中,山峦随着脚步缓缓展开,带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接着,“朝气引荷清”一句,点出了清晨的山林中,荷叶上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澈,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乱竹接泉落,遥松学雨鸣”两句,通过竹林与泉水的交织,以及远处松树模仿雨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韵律的氛围。竹叶与泉水的碰撞,如同大自然的乐章,而松树的雨声,则为这乐章增添了几分深沉与神秘。
“峰青登岭出,影碧照湖盈”则进一步展现了山峰与湖泊的壮丽景色。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片青翠,仿佛从云端中探出头来;湖面上倒映着山峰的影子,碧绿如洗,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最后,“在处投僧饭,香厨鸟下迎”描绘了诗人途中投宿寺庙的情景。在寺庙的香烟缭绕中,鸟儿似乎也被香气吸引,纷纷飞至厨房迎接客人。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将军逐马关中来,神威掠地风云摧。
鸿门舞剑成敌国,彭城衣锦空登台。
驰下汉军何披靡,垓下楚歌相应起。
山河百二几诸侯,子弟八千无一骑。
古来天下谁英雄,荒台老树悲秋风。
符命合归赤帝子,项伯不忠范增死。
临危百箭忠臣血,流落孤踪孝子心。
霜露年年秋草碧,关河处处暮云深。
仰天已觉恩如海,爱日常怀泪满襟。
继述好留青史传,凄凉更赋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