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儿德胙读书呈邱景实知一教授》
《听儿德胙读书呈邱景实知一教授》全文
宋 / 王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我被儒官误,如今又教渠。

但令识数字不要读多书。

帝惮汲生戆,人嫌贾谊疏。

君看朱紫贵,不害腹空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īngérzuòshūchéngqiūjǐngshízhījiàoshòu
sòng / wángmài

bèiguānjīnyòujiào

dànlìngshíshùyàoduōshū

dànshēnggàngrénxiánjiǎshū

jūnkànzhūguìhàikō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要(bú yào)的意思:表示拒绝、不同意或不愿意做某事。

空虚(kōng xū)的意思:空洞、虚无、无实际内容或价值

儒官(rú guān)的意思:指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官员或学者。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数字(shù zì)的意思:数字指代数目和计算,也可以表示数量和数值。

朱紫(zhū zǐ)的意思:指君主或贵族的宫殿、官府,也泛指权贵显贵的府邸。

翻译
我被儒士们的误解所困,现在又要我去教导他们。
只要他们能认识几个数字,不必读太多的书。
皇上害怕汲黯的耿直,人们也嫌弃贾谊的直言。
你看那些身着华丽官服的人,内心可能空虚无物。
注释
儒官:指儒家官员,这里可能指的是教育者。
渠:代词,他们。
识数字:理解基本的数字和计算。
多书:过多的书籍,暗示不必要的复杂知识。
帝:皇帝。
汲生:汲黯,西汉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戆:愚直,这里形容汲黯的耿介性格。
贾谊:西汉政治家,以其才学和直言闻名。
疏:疏远,这里指贾谊的直言可能让人感到不适。
朱紫贵:比喻高官显贵,穿着华丽的官服。
腹空虚:内心空虚,缺乏实际才能或品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儿童教育的一种看法和体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被传统的儒家官僚文化所误导,而现在又在传授这种知识给下一代。诗中的"但令识数字,不要读多书"反映了当时重实用、轻文学的教育倾向,以及对深入学习的某种警惕。

帝王对于人才的选拔往往侧重于实际能力而非学问深浅,这从"帝惮汲生戆,人嫌贾谊疏"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汲生戆”和“贾谊疏”都是用来比喻过分追求文辞华丽或过度注重学问而忽略了实用的态度。

最后,“君看朱紫贵,不害腹空虚”则是在告诫读书人,虽然物质上的富贵重要,但不能让内心变得空虚。朱紫在这里象征着地位和荣华,而“腹空虚”则是比喻精神的贫乏。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迈对于教育理念的反思,也透露出当时社会对于学问与实用的矛盾态度。

作者介绍
王迈

王迈
朝代:宋   字:实之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生辰:1184~1248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猜你喜欢

寿楼春.自题招魂篇后

招香魂归来,趁良宵月冷,吹落瑶台。

几度情河恨海,水流花开。

清雾湿、凌波鞋,认碧桃、春风天台。

奈鹤断笙遥,鸾空箫破,鹊灭镜长埋。

柔肠结谁安排。又灯昏梦路,酒泻愁怀。

多分彩云踪逝,步虚音乖。怜薄命、空多才。

误少年、飘零天涯。记烛影屏声,连枝碎敲双玉钗。

(0)

别语·其一

行装怕俭思纷纭,衫袖啼痕替尔薰。

休恃娇怜由阿母,便持心事语同群。

环钗细碎亲收拾,香茗徐需好寄闻。

牢记向他筵席上,莫夸知己解诗文。

(0)

无题八首·其六

勉为萧郎署酒监,登盘海错怕腥咸。

侬音耐听荆梁异,艳集羞逢少长咸。

闷掷花枝鉴晓镜,笑擎茶碗涴春衫。

狂生未望如饴啮,先沥余杯一疗馋。

(0)

春游绝句·其三

新芜含绿占晴沙,别舫笙歌不厌哗。

笑倚船窗才命酒,回风一阵送飞花。

(0)

悼欢

无才薄命不祥身,直遣凶灾到玉人。

花骨未知何处葬,兰心长似小时醇。

微酣不却郎行酒,半病还陪姊踏春。

从此更难同一笑,泣看图画叫真真。

(0)

劝驾词·其四

瓠犀轻啮兔毫开,砚墨金彄照指皑。

要看卫娘遒媚字,琉璃匣畔等卿来。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