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同精间木金,火木知他甚处寻。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楠的《金丹诗诀》之九十二,以道家炼丹术为题材,隐喻着修炼之道的奥秘与过程。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水”、“火”、“木”、“金”等自然元素与炼丹术中的关键概念相联系,描绘了一幅炼丹者在追求精神升华与物质转化的旅程中的景象。
“水火同精间木金”,开篇即点明了炼丹术的核心要素——水(代表阴)、火(代表阳)与木、金的转化。水火交融,阴阳调和,是炼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的“同精”暗示了在炼丹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将对立的元素融合为一,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火木知他甚处寻”,进一步阐述了寻找与利用这些元素的过程。炼丹者需要在宇宙万物中寻找并理解这些元素的本质与作用,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认知,更是对内在心灵世界的探索。
“脱黄著紫因何事”,“黄”与“紫”在这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阶段或状态。从“黄”到“紫”的转变,象征着炼丹者在修炼过程中经历的质变,从初始的混沌状态逐渐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过渡。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内省,由内而外实现的升华。
“只为河车数转深”,“河车”是中国古代炼丹术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体内能量流动的路径。通过多次的“转”,即修炼过程中的实践与领悟,炼丹者能够深入地调整自身的能量循环,最终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境地。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炼丹者才能逐步接近真理,实现自我超越。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炼丹术的复杂与深邃,更蕴含了对个人成长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通过象征性的语言,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哲理与启示的世界,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我提升与心灵净化的道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判官归巴州
回首三巴曲,平生万里桥。
衣冠无赖客,花月可怜宵。
蔡天启作中兴碑诗且邀同赋
一日屠戮三庶人,天理已尽杀气昏。
青宫惴惴二十载,免祸自求黄屋尊。
忠臣开除两京路,未知日月双悬处。
归来祈哀语可怜,今日贵作天子父。
潇湘江边镵穹碑,烟云相连愁九疑。
湖南万古长嗟地,剩与屈贾添馀悲。
雄文漫郎来作吏,正色颜公谒西内。
两贤愤托金石坚,莫求此碑求此意。
休闯九阍诉帝傍,莫化杜鹃啼故乡。
磨崖难摧幽恨长,水流不尽山苍苍。
睡
此境一何醇,熙熙别得春。
有声皆俗格,无梦是天真。
壁上登山屐,床头漉酒巾。
轻轻龟喘息,苒苒蝶精神。
滞寂通禅理,无何等道人。
曲肱高胜枕,藉草软于茵。
吟苦魂初瞑,杯酣味更珍。
觉知身是幻,静与死为邻。
酷恨巢檐燕,生憎款户宾。
功成归展转,先兆自嚬呻。
不入荣名客,还宜放逐臣。
东窗一丈日,且作自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