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欠徐禧死,还防郭默谋。
精兵虽急渡,丑女任兹仇。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切忧虑与愤慨。首句“此地实天险”,点明了地点的重要性,暗示此处地理位置险要,本应成为防守的关键。然而,“何人忘敌雠”则揭示出在这样的战略要地,竟然有人忘记了对敌人的仇恨,这不仅是对军事策略的忽视,更是对国家安危的漠视。
接着,“丧师无罪罚,乘乱更诛求”两句,直指时局中的问题。在军队失利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追究责任,反而趁乱进行更多的搜刮,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丧失了民心,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力量。
“已欠徐禧死,还防郭默谋”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徐禧、郭默都是历史上因叛乱而被处死的人物,这里暗喻当前可能存在的内部威胁,强调了防范的重要性。
最后,“精兵虽急渡,丑女任兹仇”两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当权者处理事务的不满。即使有精兵迅速渡过难关,但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却如同让一个丑女承担重任一样,显得荒谬且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触及了时代的脉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生不识柏梁建章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又不及身在荥阳京索间,擐甲横戈夜酣战。
胸中迫隘思远游,泝江来倚*山楼。
千年雪岭阑边出,万里云涛坐上浮。
禹迹茫茫始江汉,疏凿功当九州半。
丈夫生世要如此,齎志空死能无叹!
白发萧条吹北风,手持卮酒酹江中。
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东注海。
饭已茶未成,褰裳步山径。
虽云筋力衰,挂杖犹济胜。
天高楼塔丽,霜落沟港净。
岂惟野实丹,已觉林笋迸,井桐亦强项,叶脱枝愈劲。
啼鸟久不去,将无助幽兴?
盘纡穿翠谷,欹仄下危磴。
所嗟无客来,谁与持尘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