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蕉石图》
《蕉石图》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瘦玉含香黛色新,閒庭昼永无人

芭蕉展尽丁香结,又是长门一度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长门(cháng mén)的意思:指长久的门客,也用来形容长期受人重用的人。

黛色(dài sè)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婉约。

丁香(dīng xiāng)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含香(hán xiāng)的意思:指含有芬芳香气,形容事物香味浓郁或品质高尚。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一度(yí dù)的意思:一时;一段时间

昼永(zhòu yǒng)的意思:白天持续很久,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丁香结(dīng xiāng jié)的意思:形容夫妻恩爱,百年好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瘦玉含香黛色新”,以“瘦玉”比喻芭蕉叶,形象地展现了芭蕉叶在春日中展现出的新绿与清香,如同女子轻盈的身姿和淡雅的妆容,透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黛色新”则点明了春天的气息,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萌芽。

接着,“閒庭昼永悄无人”一句,通过描写空旷庭院在白昼的宁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之中,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呼吸。

“芭蕉展尽丁香结,又是长门一度春。”这一句巧妙地将芭蕉与丁香这两种植物联系起来,通过“展尽”与“结”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美。芭蕉叶的展开象征着生机与成长,而丁香花的结,则隐喻着等待与期盼。整句话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复次元韵

君家庐岳苍崖颠,睡足茗碗浮轻圜。

十年不归空蕙帐,夜鹤哀怨惊晓猿。

朅来湘尾寄城寺,夏簟清凉便昼眠。

扣门剥啄谁过我,上腾火色仍鸢肩。

轩然辩论杂今古,不觉前席心旌悬。

以身徇国爱子布,塞门以土推孙权。

□云诗穷少陵老,饥寒正坐拜杜鹃。

遥知铃斋宾谒□,□□紫砚浮松烟。

作诗寄我对岑寂,为散顽麻双脚挛。

弟兄高才当济世,会看笑揖人主前。

嗟余百念已灰冷,倦易敛翼为虚弦。

粥鱼斋鼓日课办,仰屋卧看三条椽。

管宁木床五十载,好事空传膝处穿。

何如敛目十□□,□树身同金石坚。

(0)

赠周廷秀

周郎南州俊,毛骨特英拔。

结发翰墨场,声光先逸发。

上书论国事,人危泰山压。

居然窜南陬,风埃到须发。

平生拙生事,寒饥坐旷达。

相逢湘水湄,清甚等苕霅。

书近庾西台,诗如王右辖。

解寻磨衲禅,仍领凌波袜。

春露试晴窗,舌颊增脱活。

浇公刚直胸,搜搅医国法。

气当宿玉堂,丝絇八砖踏。

当分买山钱,放□痛一掐。

(0)

晚春寄友人二首·其一

眼底春愁恼杀侬,扬州往事旋成空。

风流只合称狂客,衰飒何堪作病翁。

水国春深梅子雨,江天日暮鲤鱼风。

何时执手同樽酒,收拾清欢笑语中。

(0)

翟提仓生日

奎毕夜腾辉,英灵出帝畿。

陶门八翼后,却桂一枝巍。

使斧今持铁,经编旧绝韦。

政将儒雅饰,学造道心微。

士论宜金马,君恩且绣衣。

德醇浑可饮,才俊不容晞。

盛世方连茹,孤生耻食薇。

初从漆雕仕,全拙汉阴机。

荠舌犹馀苦,莼心未得归。

大椿祈不老,乌鹊正求依。

(0)

览镜

昔我先君子,德与形气俱。

褒衣佩长剑,轩昂真丈夫。

我生困多难,乃类山泽癯。

头目颇獐鼠,愧忝虎豹驹。

太仓五斗米,足食蕞尔躯。

谁能向天子,号饥诉侏儒。

(0)

题崔令曲海后

崔令饮酒五七斗,崔令唱辞一千首。

时时浪饮辄高歌,利锁名缰总无有。

人称崔令为颠狂,我知崔令非颠狂。

承流宣化有馀方,高歌浪醉也何妨。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