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中一种讽刺的现象,通过对比哭与笑的矛盾情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的炎凉。
“造作庄田犹未已”,开篇便以“造作庄田”这一行为,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不遗余力,甚至不惜牺牲道德和人性。这里的“庄田”不仅指农田,更象征着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开拓的事业或资源。然而,“犹未已”三字,透露出这种努力似乎永无止境,暗含了一种对过度追求物质的批判。
“堂上哭声身已死”,紧接着描述了一个场景:在某人的葬礼上,堂上充满了悲痛的哭声,但这个人已经离世。这句话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同时,也暗示了在生前,人们可能并未真正珍惜生命,而是被外在的物质追求所驱使。
“哭人尽是分钱人”,这句话揭示了在死者身后,前来哀悼的人们,实际上都是那些在生前曾因利益而与死者有所交集的人。这不仅是对人性自私的一面的揭露,也是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讽刺。在生死面前,人们的情感变得复杂,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口哭元来心里喜”,最后两句将讽刺推向高潮。表面上的悲伤与内心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表达情感时的虚伪和矛盾。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双重标准和虚伪,即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悲痛,往往掩盖了个人的真实情感和动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对人性的剖析,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人们对物质追求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去非题紫逻洞
一麾谬作东诸侯,邂逅两玉陪遨游。
引泉叠山作竹洞,持以奉客充淹留。
㶁㶁清流出潭底,辟疆万个那胜此。
奇礓文六照幽亭,雅称幼舆岩石里。
人所应无君尽无,哦诗拥卷穷晨晡。
指物程形直题署,便欲相称诗董狐。
云水相从乐复乐,汝阳太守自宾幕。
不用飞章乞会稽,耸秀交流看岩壑。
赭山承庆报慈禅院刘希范资政坟寺张参预为神道碑
故人具鸡黍,相携登赭山。
松桂蔚回舍,上已烟霄干。
阴风起天籁,误听号惊湍。
新寺粲碧瓦,突兀数十间。
君恩锡香火,以报顾复艰。
亭亭无愧碑,银钩墨初乾。
蓼莪避顾孝,汝坟起周盘。
罔极畴不念,致此良独难。
彭城廊庙姿,报国剑锋寒。
末途禦魑魅,鸢堕隔生还。
荣枯信反衍,谁能保常安。
徘徊积庆堂,老鼻一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