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扬子渡,便觉气萧森。
浪翻塔影动,云拥寺门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扬子渡口眺望金山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首句“才过扬子渡,便觉气萧森”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渡口初至的感受,仿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与宁静的气息。接下来,“地势分南北,江流自古今”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与历史的悠久,也暗示了自然与时间的永恒力量。
“浪翻塔影动,云拥寺门阴”则将画面聚焦于金山寺,波涛翻滚中塔影摇曳,云雾缭绕间寺庙若隐若现,生动地描绘了金山寺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位置,同时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感。最后,“未惯风波苦,空馀涕泪深”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艰辛的感慨,情感深沉而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空庭愁寂一蝉鸣,斋阁阴阴夏簟清。
鸟背送回残照去,林梢看得晚凉生。
归鸦映水缤纷黑,斜月穿帘点滴明。
一夜渴心不得晓,唯听深井辘轳声。
窾枯路傍柳,种插从何年。
枯条不可见,人立何岿然。
轻脆岂耐久,心腹俱空穿。
上无一鸟巢,下系万里船。
想见方浓时,飞花舞青天。
行人多攀折,惨淡驻征鞭。
今也傲突兀,东西过谁怜。
陋质非焦桐,难试朱丝弦。
英华馀岁许,白蚁争回旋。
雷公飞火试一照,深处恐有乖龙眠。
客行日暮饥且渴,况值漫山雨未绝。
蜀黍林中气惨淡,黄牛冈头路曲折。
狂风乱掣纸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
记得默斋端坐时,惟爱霶?洗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