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触栏断,归鸟避窗斜。
俯巢窥暝宿,临树摘高花。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登楼远眺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
首句“所以登台榭,正重接烟霞”,开篇即点明了登楼的目的,是为了亲近那如梦似幻的云雾缭绕之景。接着,“长丝触栏断,归鸟避窗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登楼后所见的动态景象:长长的丝线触碰到栏杆断裂,归巢的鸟儿为了避开窗户而飞得有些倾斜,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俯巢窥暝宿,临树摘高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人的互动。诗人俯瞰着巢穴中的夜宿之鸟,又在树下采摘着高处的花朵,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这两句通过“窥”和“摘”这两个动词,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观察的细致入微,又有行动的亲身体验。
最后,“百雉时方晚,九层光尚赊”两句,以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收束全诗。其中,“百雉”可能是指城墙的高度或长度,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九层”则可能是指楼阁的高度,寓意着空间的拓展。这两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空间的广阔,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墨绶蛮乡去,青春瘴海行。
陋篷愁暴雨,小艇畏长鲸。
滩恶舟难渡,风狂浪易生。
不堪江上笛,时送两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