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解秋十首·其八》
《解秋十首·其八》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

头白古所同,胡为烦忧

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百草(bǎi cǎo)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草药,也泛指各种各样的植物。

处身(chǔ shēn)的意思:指处于某种环境或境地中,表示身处其中,无法脱离。

烦忧(fán yōu)的意思:指烦恼、忧虑的心情。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注释
春:春季,一年四季之一,这里象征生命的繁荣期。
秋:秋季,一年四季之一,象征生命的衰退期。
岂念:岂会去思念,表示不关心或不在意。
百草死:形容万物凋零,比喻人生的暮年或困难时期。
但念:只关心,只考虑。
霜满头:比喻年老,头发像被霜覆盖,指年岁已高。
头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古所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表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茫茫:时间久远且没有边际的样子,形容人生的漫长。
百年内:指人的一生,因传统上常用百年来象征人的一生。
处身:置身于,生活于。
良未休:确实未曾停止,强调人生的持续和忙碌。
翻译
春天并非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春天,秋天也并非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秋天。
哪里会去想那百草的凋零,只是担忧那满头的白霜。
头发变白是自古以来共有的现象,为何要因此坐着烦恼不已。
在这茫茫的百年时光里,我们身处其间,确实未曾停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解秋十首》中的第八首,通过对春天和秋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这两句表明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感伤,特别是自己年华老去,更感到时间的压力。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 这两句强调了人类共有的命运——老龄,这本是自古皆然的事情。然而诗人却仍旧陷入忧虑之中,这反映出了个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最后,“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表示了诗人对未来迷茫以及个人的生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受。同时,“未休”也暗示了一种对于个人生涯的不满足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季节更迭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个人的无常以及时间流逝不可挽回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句·其十三

露寒金掌重,天近玉绳低。

(0)

句·其五十二

关河双鬓白,风雪一灯青。

(0)

徐教下第归

奏赋长安不遇知,丈夫失意肯生悲。

科名自古与风汉,造物至今犹小儿。

道在布韦轻将相,时危耕钓隐英奇。

渡江亦谒青山不,应念曾公为制碑。

(0)

春日湖上·其一

燕外游丝暖欲迷,酒船吹笛水亭西。

梨花唫苴桃花笑,恼杀春光醉似泥。

(0)

寄万先辈

归从衡岳此身清,老校群书眼倍明。

白屋有田供伏腊,青云无梦到公卿。

频挑野菜招僧至,少著深衣入郭行。

早岁自嗟行役远,失将诗律问先生。

(0)

偈颂九十三首·其十五

打鼓槌锣竞上竿,几人平地足心酸。

七峰有个安身法,袖手无言冷处看。

看即易,上即难。搭索上横身,刹竿上斗走。

蓦忽转身,打个筋斗。佛祖当场,各出标手。

微笑因拈华,一时成漏逗。

洞山麻三斤,云门乾屎橛。

德山入门棒,临济入门喝,阳焰何曾止得渴。

衲僧别有条章,今日对众分雪。

珠称夜光,剑号巨阙。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