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甚口占》
《病甚口占》全文
清 / 朱晓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偃蹇多缘命所遭,病魔侵绕正花朝

空悬月色心慵玩,每听莺声梦转遥。

药煮炉中防火烬,书寻架上觅方调。

何时起得膏肓疾,虔把名香仔细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魔(bìng mó)的意思:指疾病的困扰或祸害。

防火(fáng huǒ)的意思:比喻采取措施预防灾害或危险。

膏肓(gāo máng)的意思:形容病痛的严重程度,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严重损坏或残缺。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花朝(huā zhāo)的意思:指繁花盛开的时节,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年华或充满生机的时光。

火烬(huǒ jìn)的意思:指熄灭了的火焰或者灰烬。比喻已经消亡或者衰落的事物。

空悬(kōng xuán)的意思:指事物无所依附,悬而不落。

心慵(xīn yōng)的意思:指心思懒散,无精打采的状态。

偃蹇(yǎn jiǎn)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仔细(zǐ xì)的意思:细心、小心,不马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患重病的诗人,其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首句“偃蹇多缘命所遭”,表达了诗人因命运多舛而身心疲惫的状态,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公。接着,“病魔侵绕正花朝”一句,点明了正值春花烂漫之时,病痛却如影随形,加重了诗人的痛苦与无奈。

“空悬月色心慵玩,每听莺声梦转遥”两句,通过对比月色与莺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慵懒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无法实现的失落感。月色虽美,但心已无暇欣赏;莺声悦耳,却只能在梦中追寻,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人心生感慨。

“药煮炉中防火烬,书寻架上觅方调”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积极态度,通过煎药和查阅医书寻求治疗的方法,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恢复的渴望。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能立即带来希望,诗人的身体状况依然堪忧。

最后,“何时起得膏肓疾,虔把名香仔细烧”表达了诗人对早日康复的强烈愿望,以及在精神上的寄托——通过烧香祈福,寄托对健康的期盼。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病痛中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作者介绍

朱晓琴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晚登来鹤亭同郭韵堂

泸阳三百家,揽之不盈掌。

炊烟眼前生,须臾变苍莽。

危亭此登陟,高下一俯仰。

不觉城市喧,但闻溪碓响。

斜阳下山尽,明月向空上。

牵裾不忍归,惆怅东君往。

(0)

短歌行

芙蓉泣露秋江空,杜鹃啼血枝枝红。

空山落叶扫尘下,苍凉眼底皆蒿蓬。

满堂美人美且都,琼筵旨酒无时无。

屏间翡翠光如电,枕上鸳鸯梦不孤。

回首故人多厚禄,剩有冤禽填海独。

海天风露九秋高,一叶飘零听怒号。

到此尘缘都解脱,还向琴书讨生活。

石破成块坚不移,朱研作粉色难夺。

(0)

山村春晓

鸡鸣山外村,村树晓烟碧。

人行细雨中,一路看春麦。

(0)

祁门舟中

一脱官衫百体便,卧游虽暂亦缠绵。

树知尘世百年事,花送春人十里船。

白日纵歌宜放鹤,青山埋骨有啼鹃。

不知寒食清明过,只觉韶华在眼前。

(0)

咏柳

细雨斜风几日晴,劳劳亭畔又清明。

飞花澹澹无颜色,送客依依有性情。

天上青光分列宿,人间高隐托先生。

眉痕自好何须画,深浅时宜任变更。

(0)

船庵八鹤诗

一鹤戛然鸣且走,一鹤喉间得其偶。

一鹤低昂熊娴雅,爱惜羽毛临水久。

一鹤张翼思高奔,虽舞未畅神抖擞。

一鹤局促饥啄泥,呼立座隅忘其栖。

一鹤侧睨常畏群,阶除得食甘排挤。

一鹤凝然独足立,一足深藏灭尽迹。

以首入毛神入睡,有时动摇醉兀兀。

七鹤先后来海滨,二鹤习熟五鹤新。

天然不肯食白小,岂竟长斋学主人。

主人爱鹤世无比,每日未明先鹤起。

一童自愿司七鹤,新得头衔寒院使。

饥来与米渴与泉,过午常静朝常喧。

如往而复若闲步,难进易退知渠然。

前日东邻说闻鹤,不见其形在高木。

翰音登天何可长,鹊占燕睇于谁屋。

冥冥气感吾先知,中心愿和会有时。

此是青田老神鹤,来送清声到凤池。

支公谓鹤非近玩,何至以身听呼唤。

向来人道凌霄姿,不图世有焚琴叹。

养翮俱成使速飞,俯窥仰察两忘机。

到门不敢高声价,买鹤门前自古稀。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