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江人:江边的居民。
授衣:缝制寒衣,古代秋季准备过冬的习俗。
始闻砧:开始听到捣衣声,捣衣是古代制作寒衣的过程。
一夕:一夜之间。
高楼月:高楼上的月亮。
故园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翻译
- 江边的人们晚些时候才开始缝制寒衣,到了十月才能听到捣衣的声音。
一夜之间,高楼上看到的月亮,让我想起了万里之外的故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夜晚,诗人在高楼上聆听到远处传来的纺织声响。"江人授衣晚"表明是深秋时节,人们开始忙于制作冬衣,而"十月始闻砧"则指出这是初次听到纺车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伴随着寒冷的气息。
"一夕高楼月"中,“一夕”意味着一个晚上,"高楼"则是诗人所处之地,从这个高度可以望见皎洁的月亮。接着“万里故园心”透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但内心深处依旧牵挂着远方的家园和过去的记忆。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在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季节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郁的乡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青柯坪
我从华阴来,秋怀苦凄怆。
一登十八盘,嗒焉如尽丧。
手拂岫幌开云关,峰峦变灭无停状。
狸狌啸雨猿昼啼,咫尺但愁失归向。
苍藤幂历穿危栈,高下冥迷那得辨。
石棱涧道仅数寻,渭水秦山几回转。
举头忽讶青天开,垣屋鳞鳞缀晴巘。
长松挂壁森蓬藋,细雾缘扉袅烟篆。
吁嗟青柯坪,壮观真崔巍!
三峰高造天,于我何有哉?
安得巨灵咆哮重擘裂,二十八潭倾帝台。
手挽铁船入天汉,仰攀十丈莲花开。
回头却笑羡门子,坐看东海生黄埃。
清明雨
吾乡盛集昉何日,农具添新好助耕。
四顾田塍真富丽,十分风雨败清明。
冢虚麦饭鬼嗟馁,寺断香烟佛见轻。
万户粮空求接济,孰关民瘼祷天晴。
上指挥俞良辅引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
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
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
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
潮阳僻在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
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
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
轻裘缓带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斗大龟龙纹。
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
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
黄犊春耕万陇云,氂尨夜卧千秋月。
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
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
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
愿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
《上指挥俞良辅引》【元·郭贞顺】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潮阳僻在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带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斗大龟龙纹。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黄犊春耕万陇云,氂尨夜卧千秋月。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欲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愿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9467c670ce8bfd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