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上(běi shàng)的意思:指向北方或北部地区前进或迁移。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国容(guó róng)的意思:指国家的面貌和形象。
汉家(hàn jiā)的意思:指中国人的家庭、国家或民族。
琅琊(láng yá)的意思: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六世(liù shì)的意思:指代家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或职业。
茂陵(mào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才华、品德等在一定领域内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雄才(xióng cái)的意思:指才智出众、才能卓越的人。
中叶(zhōng yè)的意思:中叶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半的阶段,也可以表示时间的中间阶段。
- 注释
- 汉家中叶:指汉朝中期。
盛:兴盛。
六世:连续六代。
雄才:杰出的才能。
厩马:马厩中的马,泛指很多马。
三十万:形容马匹众多,这里是夸张说法。
国容:国家的威严和容貌。
壮哉:多么壮观。
东历:向东巡游经过。
琅琊郡:古地名,位于今山东沿海地区。
北上:向北行进。
单于台:古代北方民族首领单于的宫殿或祭祀之处,这里泛指边疆高地。
好仙:爱好寻求成仙之道。
宠战:崇尚征战。
莫救:无法挽救。
茂陵隈:茂陵的隐秘处,这里借指帝王的陵墓,象征王朝的衰落。
- 翻译
- 汉朝中期兴盛强,六代君王展雄才。
马厩骏马三十万,国家威仪多么壮观!
向东巡游至琅琊郡,向北登上单于台。
爱好求仙又崇尚征战,却无法挽救茂陵的衰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刘彻的雄才与强大国力。开篇两句“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表明汉室自立国以来,至武帝时已处于家族繁荣的中期,并且历经六代皆出人才,彰显了汉朝的兴旺发达。
接着,“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一句,则直接展现了汉武帝强盛军力的象征——拥有庞大的骑兵队伍。这里的“厩马”指的是饲养的战马,而“三十万”则是一个夸张的数字,用以形容其数量之多,国力之强。
接下来的两句,“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描述了汉武帝对外的军事征服。这里提到的“琅琊郡”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是汉代东部边疆地区,而“单于台”则是古代匈奴领袖单于所居之地。这两处地点,一个在东,一个在北,分别代表了汉武帝军事上的远征与扩张。
最后两句,“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展示了作者对于汉武帝晚年迷信道术以及对外频繁用兵的批评。其中“好仙”指的是汉武帝崇尚神仙方技,企图长生不老;而“复宠战”则是说他仍然重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莫救茂陵隈”则是在暗示,即使是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也无法避免被战乱所困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与军事征服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过度扩张带来后患的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颂九首·其三
云山偶尔遭攧,臂痛不可胜言。
府教挥金办供,殷勤咨请谈禅。
禅禅,不在拈槌竖拂,亦非作用周旋。
不在扬眉瞬目,亦非文字语言。
祇据现成公案,自然七方八圆。
在云门得之,则曰一句三句。
在法眼得之,则曰惟心法门。
在沩仰得之,则曰父慈子孝。
在临济得之,则曰三要三玄。
在曹洞得之,则有偏正回互。
在天下老和尚得之,则有问答机缘。
在云山得之,则全提正令于人天之上。
在府教学士得之,则致吾君于尧舜之前。
在现前大众得之,则随宜应用。
在太孺人黄氏得之,则生于忉利诸天。
禅禅,绵绵密密,密密绵绵。
渡水胡僧无膝裤,东村王老屋头穿。
拈来一一中的,不妨似箭离弦。
脱或踌躇拟议,迢迢十万八千。
《偈颂九首·其三》【宋·释玿】云山偶尔遭攧,臂痛不可胜言。府教挥金办供,殷勤咨请谈禅。禅禅,不在拈槌竖拂,亦非作用周旋。不在扬眉瞬目,亦非文字语言。祇据现成公案,自然七方八圆。在云门得之,则曰一句三句。在法眼得之,则曰惟心法门。在沩仰得之,则曰父慈子孝。在临济得之,则曰三要三玄。在曹洞得之,则有偏正回互。在天下老和尚得之,则有问答机缘。在云山得之,则全提正令于人天之上。在府教学士得之,则致吾君于尧舜之前。在现前大众得之,则随宜应用。在太孺人黄氏得之,则生于忉利诸天。禅禅,绵绵密密,密密绵绵。渡水胡僧无膝裤,东村王老屋头穿。拈来一一中的,不妨似箭离弦。脱或踌躇拟议,迢迢十万八千。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4667c6edb85e17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