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郑 侍 御 谪 闽 中 唐 /高 适 谪 去 君 无 恨 ,闽 中 我 旧 过 。大 都 秋 雁 少 ,只 是 夜 猿 多 。东 路 云 山 合 ,南 天 瘴 疠 和 。自 当 逢 雨 露 ,行 矣 慎 风 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都(dà dū)的意思:大多数,多半
东路(dōng lù)的意思:指东方的道路,也可指东方的人或事物。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闽中(mǐn zhōng)的意思:闽中是指福建省中部地区。
南天(nán tiān)的意思:指太阳向南升起,也指南方。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瘴疠(zhàng lì)的意思:指瘟疫、传染病。
只是(zhǐ shì)的意思:仅仅,只不过
自当(zì dāng)的意思:应该,理应
- 翻译
- 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
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
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
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珍重啊,风波之献,路上当心!
- 注释
- 无恨:不要怨恨。
旧过:以前去过。
过:作往访解。
大都:大概。
合:交融。
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
风波:路途险阻,比喻事物的变动。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名为《送郑侍御谪闽中》。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送别自己的朋友郑侍御,他被贬官到闽中(今福建一带)。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切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这种政治上的贬谪行为的无奈与悲哀。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这两句表明尽管朋友被贬官,但他本人对于这次的分离并不感到怨恨。因为诗人曾经也在闽中有过旅居的经历,所以对那里的风土比较熟悉。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情绪。大都指的是长安,即唐代的都城。秋天的雁(大雁)通常是成群结队地飞过,但这里却说“少”,反映出一种萧索和冷清。而夜猿多,则增添了一种荒凉与恐怖的氛围。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这两句则是在描绘闽中的自然景观。云山相连,给人以遮蔽之感;而“南天瘴疠”指的是南方的热带地区,那里的气候潮湿,容易生病,这里用“和”字来形容,更添了一种柔和但又不易察觉的危险。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这两句是诗人对郑侍御的劝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小心翼翼地应对,就像要注意避免外界的各种影响一样。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既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不公与无奈。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自然,是高适风格的典型体现。
- 注释2
(1)侍御:官名。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闽中:今福建省福州市。(2)大都:大概。(3)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4)雨露:皇帝的恩泽。(5)风波:指路途险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
青山隔苑桥,改邑去非遥。
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
稻花迎午放,荷叶待秋凋。
寂寞长洲路,空闻五瑀谣。
送内兄周谊还江上
忆奉纶音趋赴朝,曾烦远送过枫桥。
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来件寂寥。
吴苑疏钟沉晚树,楚江归雁逐寒潮。
情亲海内如君少,敢惜离魂为一销。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