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喘烟生树,蚊饕汗浃肌。
不知秋后鬓,留得几茎丝。
汗浃(hàn jiā)的意思:汗水浸湿衣服,形容劳动或辛苦工作后汗水淋漓。
琉璃(liú lí)的意思:指透明如玻璃、颜色艳丽的东西。
炉鞴(lú bèi)的意思:指火势旺盛,炉火红光照人的样子。
青林(qīng lín)的意思:指繁茂的青树林,比喻人才济济、人多且有才能。
秋后(qiū hòu)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不久,事情的结果或后果就显现出来。
扇车(shàn chē)的意思:指人力推动的车辆。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竹簟(zhú diàn)的意思:竹子编织的席子,比喻简朴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苦热二首(其一)》。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夏日酷暑的艰辛与无奈。"天地无情处,青林不动时",写出了在炽热的阳光下,连天地都仿佛失去了生机,只有静默的青林似乎在无声地承受着这份酷热。"扇车热炉鞴,竹簟煖琉璃",形象地比喻了夏日高温,扇子如同车轮般快速转动,竹席却仍无法抵挡热力,仿佛是温热的琉璃一般。
"蝉喘烟生树,蚊饕汗浃肌",通过蝉鸣和蚊子的活跃,进一步渲染了炎热的氛围,蝉声因热而显得急促,蚊子则贪婪地吸食人们的汗水。最后,诗人感慨"不知秋后鬓,留得几茎丝",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忧虑,不知道秋天来临后,自己还能剩下多少白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夏日苦热,寓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
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
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
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
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
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昨遇何翰林,宛如李供奉。
离披宫锦袍,错落琉璃瓮。
自言长干娇小娃,纤弯玉窄乾红靴。
袖携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
却谓龌龊子,但饮莫相诧。
令我身后名,令我作仆射。
不如且共此一杯,人生有情良快哉。
诸君倘过长干里,双蛾扫尽黄金堆。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君不见,魏其失势武安贵,世事人情真可嘅。
侯门冷落宾客稀,独有灌夫不相背。
将军使酒犹如故,酒酣那计丞相怒。
奋然独骂临汝侯,座上齐引去。
籍福按项不肯谢,麾骑缚夫置传舍。
东朝廷辩众不同,贵人岂比老秃翁?
势不足,灌氏族,蜚语上闻婴亦戮。
侯之得失自我耳,宁忍仲儒独先死。
君不见,前朝曾受淮南金,武安若在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