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苏葵的《棹歌(其五)》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自然情趣。通过简短的四句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画面,展现了渔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与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侬亦著渔蓑”,诗人以第一人称“我”自述,穿着渔民特有的蓑衣,融入了渔人的世界,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的亲近与认同。“侬旧识詹何”,这里的“詹何”可能是一个隐喻,代表了古老的智慧与传统,诗人与之相熟,暗示了他对渔人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
接下来,“渔郎在邻舫”,点出了邻近的另一艘渔船,将画面扩展,增加了空间感与动态感。最后,“何不和侬歌”,诗人邀请邻船的渔人一同歌唱,体现了渔人之间友好的互动与共同的娱乐活动,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是明代文学中对田园生活美好描绘的典型例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
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
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
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
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
欲欢在一醉,常恐樽中乾。
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
但恐千仞雀,匆匆发虚弹。
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
一朝涉世故,空腹容欺谩。
我顷在东坡,秋菊为夕餐。
永愧坡间人,布褐为我完。
雪堂初覆瓦,上簟无下莞。
时时亦设客,每醉筒辄殚。
一笑便倾倒,五年得轻安。
公子岂我徒,衣钵传一箪。
定非郊与岛,笔势江河宽。
悲吟古寺中,穿帷雪漫漫。
他年记此味,芋火对懒残。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宋·苏轼】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欲欢在一醉,常恐樽中乾。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但恐千仞雀,匆匆发虚弹。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一朝涉世故,空腹容欺谩。我顷在东坡,秋菊为夕餐。永愧坡间人,布褐为我完。雪堂初覆瓦,上簟无下莞。时时亦设客,每醉筒辄殚。一笑便倾倒,五年得轻安。公子岂我徒,衣钵传一箪。定非郊与岛,笔势江河宽。悲吟古寺中,穿帷雪漫漫。他年记此味,芋火对懒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2367c674431b710880.html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
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沈,忍见遗钿种香土。
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
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楚王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