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泉不洗千年垢,秋藓常封数尺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恍疑(huǎng yí)的意思:形容心中疑惑不解,犹豫不决的状态。
卷波(juàn bō)的意思:形容波浪翻卷、汹涌澎湃的样子。
龙尾(lóng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部分。
前人(qián rén)的意思:前人努力奋斗,后人享受成果。比喻前人的努力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认作(rèn zuò)的意思:指把某人或某事物当作别人或其他事物来对待,错误地判断或认定。
松煤(sōng méi)的意思:指煤炭燃烧时,煤体中的松散部分容易燃烧,而紧实的部分难以燃烧。比喻工作不认真负责,只做表面功夫,不肯下真功夫。
象管(xiàng guǎn)的意思:指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行为。
形胜(xíng shèng)的意思:形势优越,胜过其他。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榛莽(zhēn mǎng)的意思:指草木丛生、茂盛的样子,形容景物繁茂或事物繁杂。
眼前人(yǎn qián rén)的意思:指眼前的人或事物,特指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砚瓦墩的独特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孰移龙尾晋陵来”,以问句形式引出,似乎在询问这块砚瓦墩是否从遥远的地方而来,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色彩。接着,“风卷波涛翠作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风卷过水面时,波涛如同绿色的山峦堆积在一起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高树恍疑为象管,薄云遥认作松煤”两句,将高大的树木比作象管,轻薄的云朵比作松煤,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与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联系起来,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描绘。
“春泉不洗千年垢,秋藓常封数尺台”则通过春日泉水与秋日苔藓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环境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这块砚瓦墩的历史悠久和被遗忘的状态。
最后,“形胜眼前人未识,久藏榛莽待君开”表达了对这块砚瓦墩独特价值的发现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砚瓦墩的自然美景,也寄托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与发现美好事物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