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
鹿脂搽抹惯,欲与麝兰争。
这首诗描绘了番妇在祭祀活动中的装扮和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首句“社里朝朝出”,描绘了番妇每日清晨前往祭祀场所的情景,展现了她们对宗教仪式的虔诚与坚持。接着,“同群担负行”则展示了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劳作、相互扶持的形象,体现了族群间的团结与和谐。
“野花头插满,黑齿草涂成”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番妇独特的装扮风格。她们将野花插入发间,以草汁染黑牙齿,这样的装扮既自然又充满野趣,展现出她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进一步描述了番妇在祭祀活动中盛装打扮的情景。她们不仅使用红锦装饰衣物,还佩戴着白珩,这些华丽的装饰品彰显了她们对仪式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鹿脂搽抹惯,欲与麝兰争”则揭示了番妇日常生活中对鹿脂的使用习惯,以及她们希望通过这种天然的香料来提升自身的香气,与麝香和兰花相媲美。这不仅反映了她们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也体现了她们对自身魅力的自信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番妇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的独特风貌,以及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幅生动鲜活的民俗画卷。
以我有限景,逐彼无涯知。
失足践畏途,投身试危机。
舟车日奔覆,定无丘与夷。
万古践此辙,嗟我与谁归。
仲仁古静者,怀璧照褐衣。
名途尝一戏,回首羞前非。
心如得坎水,不受狂风吹。
功名忧不免,当复定所之。
请观本无作,今复止者谁。
筑堂市门侧,著书园不窥。
蓬藋深一丈,图书周四围。
时有好事人,载酒问所疑。
攫金奋敏手,倚市誇妍姿。
回光时自照,何者非吾师。
口有绮语债,长咏菊坡诗。
最好重阳景,鸡肥酒熟时。
别君二十年,往事飞鸟过。
相逢歌慷慨,颇复起衰惰。
朱颜各华发,此已无可奈。
结庐擅青山,吾独为君贺。
示我诸贤诗,三叹不忍和。
功名付千载,袖出莫轻作。
老去会有死,嗟来不如饿。
烛湖旁舍酒可沽,胜日相从同醉卧。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
行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思田舍乐,甚念篙人苦。
黄昏随意泊,古木荫灵宇。
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
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
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
万事一翻覆,戚欣何处所。
舟定稍按摩,起身试步武。
一室有馀宽,洗杓命儿女。
门外风涛急,闭门良可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