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上竹车去,知无再见期。
谁能逃数定,不必恨归迟。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乱来(luàn lái)的意思:指行为无序、无规则,没有条理,缺乏计划和目标。
年上(nián shàng)的意思:指年纪大、资历深,地位高于他人。
朋友(péng yǒu)的意思:指亲密的、信任的、相互帮助的人。
青年(qīng nián)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年龄在青壮年期的人。
上学(shàng xué)的意思:指孩子们进入学校接受正式教育的过程。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学儿(xué ér)的意思:指学习能力强、好学的人。
再见(zài jiàn)的意思:表达离别时的告别,表示再次见面的希望。
这首诗《哭张文翁同舍(其二)》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赵文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深切哀悼与感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生死离别的悲痛以及对逝者生前生活的追忆。
首句“扶上竹车去”,描绘了友人去世后被送上竹制的车辆离开人世的情景,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逆转。接着,“知无再见期”一句,直接点明了对友人再无相见之期的无奈与悲伤。
“谁能逃数定,不必恨归迟。”这两句则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接受,认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命中注定,不必因离去的时间而感到遗憾或怨恨。这种豁达的态度中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白发扶棺母,青年上学儿。”这两句通过对比母亲的白发与儿子的青涩,展现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强烈反差,以及对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乱来朋友少,洒血一题诗。”最后两句,描述了在动荡时期,朋友之间相聚的机会减少,但诗人以一首题诗来纪念逝去的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其中“洒血”一词,既指出了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之深,也暗含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生死、友情、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