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鹤鸣(hè míng)的意思:形容文采斐然,声音悦耳动听。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松树(sōng shù)的意思:松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成语“松树”比喻心胸开阔、坚韧不拔。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物化(wù huà)的意思:指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形象。
征途(zhēng tú)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梦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 注释
- 鹤:鹤鸟。
鸣:叫声。
松树颠:松树顶端。
人行:人们行走。
无属:没有归属。
物化:归于自然。
明日:明天。
还:仍然。
独来:独自前来。
寂寞:寂静。
青松夜:松林之夜。
扰扰:纷扰。
征途:旅途。
知音者:知心朋友。
- 翻译
- 鹤在松树顶上鸣叫,人们走在松树底下。
人与鸟都找不到归属,常常万物归于自然。
明天我还会独自前来,度过这寂静的松林之夜。
在这纷扰的旅途中,谁能成为我的知音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来到松树下,那里的鹤鸣声此起彼伏,似乎也只有这些鸟儿是他的知音。"人行松树下"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超然。
"人禽两无属"表明了诗人与世间的隔绝和与自然界的亲近,而"往往俱物化"则更深一步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仿佛连自己也忘记了是人,是一部分自然之物。
"明日还独来"显示出诗人对这种超然状态的享受和向往,而"寂寞青松夜"则进一步描绘了这宁静中的孤寂感,似乎只有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才能够真正地与自己对话,与自然交融。
最后两句"扰扰征途间,谁是知音者"则带有一种寻找知音的孤独感。在喧嚣的人世间,诗人更加珍视那份在松树下所获得的宁静和与鹤鸣之间的默契。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从子敉遘闵以后与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顷予窜身猺中不自以必生为谋敉因留侍伯兄时序未改避伏失据掠骑集其四维方间道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时有哀吟草遽佚落仅存绝句四首·其四
情根悔不锄苗早,蔓草萦丝自惹愁。
至竟潘安悲白首,人间何有坠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