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初出肉,俗言五六春。
至老或不生,须凭区臼真。
俗言(sú yán)的意思:指流传在民间、广泛被人们引用的常见谚语或口头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成所作的《王良百一诗》之一百零八,以牙为喻,探讨人生老少之变。
“□牙初出肉”,开篇以牙齿的生长比喻生命的开始,牙肉初露,象征着生命的萌芽与成长。“俗言五六春”,引用俗语,说明一般情况下,人从出生到能够长出牙齿,大约需要五到六年的时光,形象地描绘了儿童成长的过程。“至老或不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的脱落成为自然规律,到了老年,牙齿可能不再生长,这是生命衰老的象征。“须凭区臼真”,“区臼”在这里指代的是磨牙的工具,暗示了通过努力和坚持,即使在年老时也能保持一颗坚韧的心,追求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以牙的生长与变化为线索,寓含了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老年阶段的哲理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