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制永述,修题珂续。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陈 僧 智 永 归 田 赋 帖 赞 宋 /岳 珂 平 子 作 赋 ,六 一 著 录 。前 乎 一 千 年 ,既 传 于 草 堂 之 手 。后 乎 四 百 载 。仍 托 以 稗 官 之 目 。衡 制 永 述 。修 题 珂 续 。
- 翻译
- 平子创作的赋文,被六一先生收录。
在一千年前,它已由草堂传承。
历经四百年后,依然被归类为野史记载。
永恒的衡量标准得以延续,精美的题目继续流传。
- 注释
- 平子:指东汉文学家班固,因其字孟坚,故称班孟坚或平子。
六一: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因其自号诚斋,又被称为杨诚斋,‘六一’可能是他的别称或赞誉。
草堂: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草堂,这里借代古代文人墨客的传承。
稗官:古代对非正史的野史、小说等的称呼。
衡制:衡量的标准或评价体系。
修题:精心撰写的题目或文章。
珂续:珂,古代对玉的美称,这里指精美或珍贵的文献传承。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古代文学家智永和尚所作《归田赋》的赞誉之作。"平子作赋"暗指智永的赋文风格与东汉辞赋大家班固(字孟坚,号称“平子”)相媲美,"六一著录"则引用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表示智永的作品被其收录,显示出高度评价。"前乎一千年,既传于草堂之手",意指智永的赋作流传时间久远,早在一千年前就已为杜甫(草堂主人)所珍视。"后乎四百载,仍托以稗官之目",表明其作品在四百年后依然被民间文学家视为重要文献。
"衡制永述,修题珂续",岳珂在此表达自己对智永赋作的传承和赞扬,认为他的作品如同衡量文学的标准,长久以来被人们传颂,而自己作为后人,也有责任继续书写关于智永的赞美篇章,延续这种文学的光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智永《归田赋》的赞美,强调了其深远影响和文学价值,并表达了岳珂对其作品的敬仰和传承的决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屃赑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九日登西原宴望 同诸兄弟作。
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
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阳节。
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
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
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
白日未及倾,颜酡耳已热。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阔。
天地自久长,斯人几时活。
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欢悦。
齐物二首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仲尼云:后世知丘者春秋。
又云: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窅窅穷泉埋宝玉,駸駸落景挂桑榆。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杂曲歌辞·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上二首
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短鬓经霜蓬,老面辞春木。
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
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
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
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
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
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