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永晷、朱曦照九。
家可近、采莲泾口。
簪蕙草、倚新牖。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避人(bì rén)的意思:躲避他人,避开人群
冰肌(bīng jī)的意思:形容皮肤洁白细嫩,如同冰一样清凉。
采莲(cǎi lián)的意思:比喻男子追求女子,或者指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淡月(dàn yuè)的意思:指月亮昏暗无光,不明亮的月亮。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彩不够明亮,没有光泽。
丹脸(dān liǎn)的意思:形容面色红润如丹砂。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荷筒(hé tǒng)的意思:指能够容纳许多东西的容器,也比喻能够容纳许多事物的胸怀。
蕙草(huì cǎo)的意思:指聪明、有才华的人。
匡床(kuāng chuáng)的意思:指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的行为。
龙须(lóng xū)的意思:形容人的胡须长而垂下来。
轮扇(lún shàn)的意思:形容人多而杂乱。
梅润(méi rùn)的意思:形容梅花因寒冷而显得更加鲜艳、润泽,比喻人经过磨砺后更加出色、充满活力。
清标(qīng biāo)的意思:指清除标示物或标志,也指清理、清除。
轻雷(qīng léi)的意思:形容声音轻微的雷声,比喻才情横溢但不为人所知。
入夜(rù yè)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
搔首(sāo shǒu)的意思:形容愤怒、焦虑或烦躁不安的样子。
扇风(shān fēng)的意思:扇风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激起或引导某种行为或思想的力量。
水红(shuǐ hóng)的意思:形容脸色红润、健康的样子。
小住(xiǎo zhù)的意思:短暂停留,暂时居住
衣篝(yī g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外地获得了成功或财富后,返回家乡并享受富裕的生活。
阴调(yīn diào)的意思:指言辞、语调、气氛等带有消极、负面、压抑等情绪或感觉。
鹦哥(yīng gē)的意思:形容人说话模仿别人的声音、语调、口音等。
玉搔(yù sāo)的意思:指玉器搔痒,比喻言辞或行动引起人们的不悦或不快。
匀面(yún miàn)的意思:平均地涂抹到整个面上
云母(yún mǔ)的意思:指人或物表面有光泽的薄片状物质。
朱曦(zhū xī)的意思:指太阳初升时的红光,比喻光明、希望和美好的开始。
八尺龙(bā chǐ l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极其高大威猛。
这首《金缕曲·夏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闺房中的清凉静谧景象。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在酷暑中寻求清凉与宁静的心境。
“凉沁荷筒酒”,开篇即以荷筒酒喻清凉之感,仿佛夏日里的一阵清风,直接点明了主题——夏日的清凉。接下来,“认冰肌、本来无汗,暑能侵否”一句,通过想象主人公如冰肌般不受暑气侵扰的身体状态,进一步强化了清凉的感受。
“八尺龙须云母幌,轮扇风生柱斗”描绘了室内装饰的奢华与精致,龙须幌与云母幌相映成趣,轮扇转动时带起的微风仿佛从斗室之中吹拂而出,营造出一种既凉爽又雅致的氛围。
“看永晷、朱曦照九”则通过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夏日的漫长与炎热,而主人公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然自得,享受午后的宁静时光。
“小住匡床寻午梦,避人窥、深院鹦哥守”描绘了主人公在夏日午后的小憩场景,深院中的鹦鹉似乎也在陪伴主人,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
“匀面了、玉搔首”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美的追求,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也不忘修饰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
“芙蓉塘外轻雷走,防梅润、衣篝轻炷,香添银手”将视线转向室外,轻雷声与梅雨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为夏日平添了几分诗意。主人公通过点燃衣篝,增添香料,以抵御湿气,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空间。
“入夜桐阴调睡鹤,淡月疏棂却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桐树的阴影下,主人公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月光带来的清凉与宁静。
“家可近、采莲泾口,绿水红跗丹脸似,较清标、早薄张郎丑”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自身品质的自信与自豪,即使在夏日的喧嚣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簪蕙草、倚新牖”最后以簪花倚窗的细节收尾,不仅体现了主人公对美的追求,也象征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夏日闺房中各种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酷暑中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修养的过程,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哲理的思考。
山林岂真遁,江海讵忘君。
乘传既良已,变名诚有云。
遗风故凛凛,异教莫纷纷。
尚有十年臭,千年宁废薰。
蓬藋暗成径,树林深拥门。
人言旧宅是,乱绝古碑存。
渺渺烟霞趣,萧萧风雨昏。
何从觅遗蜕,但可赋招魂。
路绝岭梅赠,江摇沅茝春。
敢云倾盖故,喜甚诵诗新。
刀笔非吾事,文章可致身。
江陵法曹掾,宁久滞斯人。
桑柘阴中数亩村,病多终日厌昏昏。
忽传寄我道间作,径欲过君竹下门。
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
文章勋业元难并,未易轻为得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