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遥望远方心生忧虑,上上下下的艰辛难以言表。
险峻的山峰如同巨鳌背上的突起,屹立不倒。
- 注释
- 陟降:上山下山,形容道路崎岖或劳累。
峥嵘:形容山势高耸险峻。
窣堵:形容山石堆积或建筑物陡峭的样子。
金鳌:神话中的大海龟或巨鳖,象征着大地的支撑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南高峰至其下不高》。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山川之美景观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哲理。
“远望生愁陟降劳,峥嵘窣堵据金鳌。”
开篇两句通过“远望”和“生愁”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在观赏自然山川时的深沉情感。其中,“陟降劳”、“峥嵘”等字眼描绘出山势雄伟、崎岖不平的景象,而“据金鳌”则增加了一种坚不可摧、巍峨壮观的意境。
“今朝身到南山下,渐近元来总不高。”
后两句转而深入,从个人体验的角度出发,诗人表达了一个哲理,即随着距离的拉近,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会有所变化。这里,“今朝”强调了时间的即时性,而“身到南山下”则是空间位置的具体化。“渐近元来总不高”的意思是,尽管过去看起来很高,但真正走近之后,却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大。这既可以解读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一种领悟,也可以引申为对人生境遇的某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远望与亲近的视角差异,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思和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这不仅是一次山水之旅的记录,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坡赤壁图
连山盘武昌,古木参云稠。
诛茅东坡下,门前江水流。
永怀百世士,老气盖九州。
平生忠义心,云涛一扁舟。
笛声何处来,唤月下船头。
掬此月中水,簸弄人閒秋。
荡摇波中山,光中失林丘。
古今一俯仰,共尽随蚍蜉。
孙曹何足吊,我自造物游。
尚怜风月好,解与耳目谋。
归来玉堂梦,清影寒悠悠。
一顾能几何,鹘巢奄不留。
遗像不忍挂,尚恐儿辈羞。
俨然袖双手,妙赋疑可求。
何时谪仙人,骑鹤下瀛洲。
相期游八表,一洗区中愁。
梦夏存良员外
存良豪杰士,二十登巍科。
功名与词翰,夙夜心靡他。
朝士纷如云,入眼苦不多。
谦谦义兴尹,誓言为蔺颇。
南宫新陟阶,东广已违和。
十年腹中书,埋没荒山阿。
孤儿托世父,寡妻依病姑。
颛臾未足忧,萧墙起风波。
区区蜗角上,白石寻干戈。
遂令萱荆诗,翻成长恨歌。
质成遇匪人,哀哉泪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