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郭学宪欧水部胡计部朱明洞得山字》
《同郭学宪欧水部胡计部朱明洞得山字》全文
明 / 叶春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紫气关中路,丹丘海上山。

抗云金作阙,吸露玉为颜。

白马谈犹在,青牛去不还。

似闻笙缥缈跨鹤出人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马(bái mǎ)的意思:指美丽的白马,引申为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出人(chū rén)的意思:指出众、超群。形容某人的才华、能力或品德出众。

丹丘(dān qiū)的意思:指红色的山丘,也用来比喻喜庆的场合或美好的景色。

关中(guān zhōng)的意思:关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地理区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中心地带。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跨鹤(kuà hè)的意思:跨越过鹤的背上,指人或事物超越常规、突破传统。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青牛(qīng niú)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才或有潜力的人。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吸露(xī lù)的意思:吸收露水。比喻学习、吸取经验或知识。

中路(zhōng lù)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的道路,也指中立、中庸之道。

紫气(zǐ qì)的意思:形容吉祥、光明的气象出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仙气的画面。诗人以“紫气关中路,丹丘海上山”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紫气和丹丘,本就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象征着超凡脱俗之境。接着,“抗云金作阙,吸露玉为颜”,进一步渲染了这种仙境般的氛围,金阙玉颜,既显现出建筑的华美,也暗示了居住者的非凡身份。

“白马谈犹在,青牛去不还”两句,巧妙地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老子骑青牛西行,留下《道德经》;而“白马谈”则可能暗指庄子的《逍遥游》,两句话共同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这些智慧与精神的传承。

最后,“似闻笙缥缈,跨鹤出人间”,以缥缈的笙声和跨鹤飞升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仙境之中。整个画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幻想的仙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叶春及
朝代:明   字:化甫   籍贯:浙江归安   生辰:1532—1595

叶春及,[明](公元1532年至1595年)字化甫,号石洞,明代广东惠州归善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年六十四岁。“刚方廉介,学行表表”,一生上疏甚多,《广东文征》收其奏疏四篇。著述甚丰,有《絅斋集》、《肇庆志》、《顺德志》、《永安志》、《惠安志》。亦为西湖、罗浮山留下很多题记,其中尤为出名的是罗浮山石洞山房的《逃庵记》摩崖石刻。
猜你喜欢

庭中细草纷杂课童子琦䂥等芟艾独存秋色十馀种

钜细各自生,于何生去取。

晨兴觑厥根,蒙茸若灌莽。

有党即有害,邪正偶然聚。

闭塞雨露资,尺寸僭吾土。

纵观天地间,阴阳非共府。

松柏挺云霄,亦畏九枚侮。

呼童听指挥,一仰当一俯。

会留青翠佳,去者慎勿怒。

我生严好恶,不以草无主。

或恐乱苗莠,著言始邹鲁。

异日买山成,奇石叠小圃。

习习猗兰香,庶几君子伍。

(0)

春游殳山用贝廷琚韵

小艇来山麓,閒吟趁晚晴。

看烟青嶂合,倚树白云行。

院古摇萝影,林深碍月明。

缅怀今古事,藉草听流莺。

(0)

悲娄吟

偶因文字立鸡坛,不料浮言起百端。

生死几人知痛哭,风波惟我共艰难。

北门学士虚华屋,南郭先生为抚棺。

不负当年风雨夜,并将松柏厉馀寒。

(0)

达磨洞访大鞋和尚

旧是传灯地,今栖玄鹤群。

千峰窥积雪,一衲拥寒云。

挂钵餐朝露,忘言对夕曛。

知君超浩劫,永勿堕声闻。

(0)

七夕立秋写怀

七年逢七夕,具在异乡时。

岁序添潦倒,天心惜别离。

雁来归梦远,秋到落梧知。

不尽凄其意,星河隐树枝。

(0)

我思

我思湖上作渔家,窄窄蒲帆短短槎。

好是鱼肥三月半,一竿春水钓桃花。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