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清野后,还有踏青无。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寒 食 有 怀 楚 都 宋 /项 安 世 北 士 重 寒 食 ,东 风 吹 故 乡 。不 知 清 野 后 ,还 有 踏 青 无 。荻 笋 烹 鱼 美 ,萎 蒿 裹 饭 腴 。异 乡 悲 节 物 ,归 梦 近 樯 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土(běi tǔ)的意思:指偏僻、边远的地方。
荻笋(dí sǔn)的意思:荻笋是指草木的芽苗,比喻年轻有为的人。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故都(gù dū)的意思:故都指的是曾经是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古代都城。也可以泛指曾经是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的中心地带。
归梦(guī mèng)的意思:指回忆过去的梦境或回忆往事。
裹饭(guǒ fàn)的意思:指用饭团包裹着其他食物,形容一种物品包含或隐藏在另一物品内部的情况。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节物(jié wù)的意思:指节约使用物品,不浪费。
烹鱼(pēng yú)的意思:指对待人或事态度强硬,毫不留情。
樯乌(qiáng wū)的意思:指黑暗中的光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
踏青(tà qīng)的意思:指春天时节出外游玩,尤其是在郊外或公园里散步、游玩。
土重(tǔ zhò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思想保守、不开明,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异乡(yì xiāng)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地方,指外地或外国。
- 注释
- 北土:北方地区。
重寒食:特别重视清明节。
东风:春风。
故都:过去的都城。
清野:战后的荒野。
踏青:春天郊游赏花。
无:没有。
荻笋:芦苇的嫩芽。
烹鱼美:煮鱼非常美味。
萎蒿:一种野菜。
裹饭腴:用来包裹米饭,味道鲜美。
异乡:他乡。
节物:时节的景物。
归梦:回家的梦。
樯乌:船上的乌鸦,这里比喻快速。
- 翻译
- 北方的春天寒冷,东风吹过旧都。
不知道战乱之后,是否还能有踏青的习俗。
嫩荻煮鱼鲜美,萎蒿包裹的米饭滋味浓厚。
身处异乡,心中悲叹时节变换,只盼归乡之梦快如飞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寒食有怀楚都》。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北方,感受到寒食时节的严寒和对南方楚都(可能指今湖北一带)春天景象的怀念。首句“北土重寒食”描绘了北方寒食节的寒冷气候,第二句“东风吹故都”则借东风带出对故乡的思念。接着,“不知清野后,还有踏青无”表达了对春日踏青活动的向往,暗示了对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荻笋烹鱼美,萎蒿裹饭腴”两句通过想象楚都的美食,展现了对家乡丰饶和美味的回忆,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最后,“异乡悲节物,归梦速樯乌”直抒胸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寒食节的风俗,不禁引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梦境能快速将自己带回故乡,以乌篷船为载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这种急切的归乡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寒食(一作张籍诗)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醉后忆山中故人(一作故人山中)
花开草复秋,云水自悠悠。
因醉暂无事,在山难免愁。
遇晴须看月,斗健且登楼。
暗想山中伴,如今尽白头。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题应圣观(观即李林甫旧宅)
精思堂上画三身,回作仙宫度美人。
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
空廊鸟啄花砖缝,小殿虫缘玉像尘。
头白女冠犹说得,蔷薇不似已前春。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