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楚冠(chǔ guān)的意思:楚国的冠冕,比喻在某一领域中最有声望、最有才能的人。
东汉(dōng hàn)的意思:指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或与东汉相关的事物。
分茅(fēn máo)的意思:指分配茅草作为屋顶的材料,比喻平均分配财产或权力。
革心(gé xīn)的意思:指改革思想,振奋心志,勇于创新。
裹革(guǒ gé)的意思:裹革是指用皮革包裹住,比喻隐藏真实面目,掩盖真实意图。
好音(hào yīn)的意思: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悦耳的音乐。
举目(jǔ mù)的意思:抬头看;抬眼望
立柱(lì zhù)的意思:指柱子立得稳固,比喻事物坚定、稳固不动摇。
烈士(liè shì)的意思: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茅岭(máo lǐng)的意思:指高山。也比喻难以逾越的困难。
南夷(nán yí)的意思:指南方的蛮夷之地,也泛指边远地区。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武陵(wǔ líng)的意思:指能武能文、兼具武艺和文化修养的人。
乌蛮(wū mán)的意思:指黑暗无知、野蛮粗鲁的人或地方。
相向(xiāng xiàng)的意思:互相朝着相同的方向或目标前进。
应令(yìng lìng)的意思:遵循命令或指示
沾襟(zhān jīn)的意思:指关系密切,受到影响或连累。
分茅岭(fēn máo lǐng)的意思:指分开茅草做的屋顶,比喻分道扬镳或分手离别。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季秋七日过乌蛮滩谒伏波祠》,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首联“谅为烈士古如今,立柱微偿裹革心”,诗人以“谅”字开篇,表达了对古代烈士精神的敬佩,认为这种英勇牺牲的精神跨越时空,至今仍值得人们铭记和学习。接着,“立柱微偿裹革心”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烈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颔联“石势遥分茅岭断,波声长带武陵深”,诗人运用自然景观来象征历史的深远和英雄事迹的不朽。石势遥分,仿佛将茅岭一分为二,暗示着历史的分野;波声长带,波浪声中似乎蕴含着武陵的深邃,象征着英雄事迹的深远影响。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精神的永恒。
颈联“每思东汉飘馀爽,应令南夷变好音”,诗人通过回忆东汉时期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每思东汉飘馀爽,意味着每当想起东汉时期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心中便充满了一种清新的爽朗感;应令南夷变好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英雄的精神能够影响到更远的地方,带来和平与和谐的美好景象。
尾联“举目乌蛮添晓濑,楚冠相向倍沾襟”,诗人站在乌蛮滩上,举目四望,只见清晨的水流更加清澈,仿佛增添了新的生机。楚冠相向,指的是诗人与同行者相互凝视,眼中满是感动与敬意,泪水不禁溢出眼眶。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进一步深化了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历史、自然与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