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宋朝黄叔达的《上南陵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坚韧与乐观。
首句“风餐水宿六十里”,开篇即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风餐露宿,行走了六十里的路程,形象地展示了跋涉的不易。接着,“蛇退猿啼百八盘”一句,通过“蛇退”和“猿啼”这两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意象,不仅渲染了山林间的幽静与险峻,也暗示了行进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这两句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旅途的艰苦,又预示了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希望。
“上得坡来总欢喜”一句,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劳顿之后,每一步攀登都成为了一种胜利的象征,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对自我的肯定。这不仅是对身体上的挑战的回应,更是对精神上坚韧不拔品质的颂扬。
最后一句“摩围依约见峰峦”,将视角拉回眼前,描绘了终于见到山峰的景象。这里的“摩围”可能是指具体的山脉或山峰,而“依约”则传达出一种隐约可见、近在咫尺的感觉。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期待与发现的喜悦,也象征着经过长途跋涉后,目标与梦想逐渐清晰的内心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旅行,激励着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乐观与坚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飞雪洞为程无过太学赋
正月柳条赤,二月柳苞拆。
三月柳絮飞,须臾乱如雪。
殷云杲日何缤纷,绿雨苍烟乍消歇。
空怜芳泽长自有,宁信韶光不相守。
伯劳卷舌哀雁鸣,昨看如雪今如帚。
如雪犹且可,如帚将奈何。
暂时豪健谁最别,满目繁华谁最多。
一笑把君青玉斝,与君大醉柳树下。
苦热
燕山虚传千丈雪,昔乃苦寒今苦热。
苦寒尚可禦,苦热安所逃。
寒有重裘奥室足自庇,热虽袒裼心烦劳。
炎风吹埃沸四野,火云空布日如赭。
长安衮衮车马尘,驱驰道路何为者。
吾思仙人乃在阆风岑,水晶宫阙琪树林,安得从之御风吟。
揽子之袖开我襟,念此已足清人心。
吁嗟炎蒸三伏无岁无,发狂大叫胡为乎。
沈启南画松赠关中李尚书今归李司徒歌纪之
启南画松百年矣,黛色霜皮烟雾起。
所赠尚书无姓名,但道其人关中耳。
关中今者李尚书,古人与稽今人居。
画手通神神呵护,宛在李公读书处。
人间世有前后身,后身往往前身因。
事皆天定良非偶,物由人重名不朽。
司徒磊砢任栋梁,此物居然丁固梦。
李下有仙松有公,千秋气韵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