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山僧:指山中的僧人。
廊:走廊。
好风:宜人的风。
鼻:鼻子。
生狂:感到非常愉快。
佛宇:佛寺。
清芬:清淡的香气。
烈:强烈。
薝卜:一种香料植物。
曼殊:梵语音译,常用于指曼陀罗花,也有香气。
共借香:共同散发出香气。
- 翻译
- 山中和尚还未走出走廊迎接,微风拂面就让我心生欢喜。
不要怀疑这是佛寺的清香,因为连薝卜和曼殊花也借来了香气。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佛教意境相结合的诗句,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诗人以“迎客山僧未下廊”开篇,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其中山中的僧侣尚未离开寺庙前的走廊,这既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也为后文的意象奠定了基调。
“好风吹鼻便生狂”一句,则通过感官体验传达了一种自然之美激发出的情感冲动。这里的“好风”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它以一种温和、悦人的方式触动了僧侣的情怀,引起了一种类似狂喜的情绪。
接下来的“莫疑佛宇清芬烈,薝卜曼殊共借香”则将自然景观与佛教的修行境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莫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体验的坚信,而“佛宇清芬烈”则描绘了一种高洁、纯净的气息,这里的“佛宇”指的是寺庙或佛教的世界,暗示着一种超越凡尘的精神追求。
最后,“薝卜曼殊共借香”一句中,“薝卜”是一种植物,而“曼殊”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自然景观。这里通过使用这些具体的自然元素,诗人强调了自然与佛教境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一种追求心灵净化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状态,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漏迟.题阙
碧梧深院悄。清明过也,秋千闲了。
杨柳阴中,又是一番啼鸟。
人去瑶台路远,孤负却、花前欢笑。音信杳。
西楼尽日,凭栏凝眺。缥缈。
雾阁云窗,恨梦断青鸾,夜深寒悄。
檐玉敲残,挨得五更风小。
麝注金猊烬冷,画烛短、银屏空照。芳径晓。
惆怅落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