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后往视田园同田熊二子二首·其一》
《雨后往视田园同田熊二子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李梦阳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鸟性悦俦匹人情岂无慕。

亟见不云数,独行必相呼。

昨有城上眺,今复郭南步。

膏雨回原绿,丰林宿残雾。

久芜慨我庐,旱水两妨误。

夏禾既岑漠,秋秫庶能穫。

酿具粗巳足,念子有长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路(cháng lù)的意思:指路程遥远,需要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俦匹(chóu pǐ)的意思:指相配的伴侣,形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

独行(dú xíng)的意思:独自行动,不依赖他人。

丰林(fēng lín)的意思:指某个地方或某个领域中有很多人才、有很多优秀的人。

膏雨(gāo yǔ)的意思:指雨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酿具(niàng jù)的意思:指酿酒所用的器具,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准备的条件或手段。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观察与感受。首句“鸟性悦俦匹”,以鸟儿喜欢结伴为引,暗示人的情感世界也有相似之处,人们渴望友情和陪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亟见不云数,独行必相呼”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

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如“昨有城上眺,今复郭南步”,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关注和热爱。雨水滋润大地,使“膏雨回原绿”,森林中还残留着薄雾,这些生动的景象展示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然而,他也感叹自家田庐长久荒芜,旱涝灾害影响了农作物的成长,“久芜慨我庐,旱水两妨误”。

对于夏季作物,诗人忧虑“夏禾既岑漠”,期待秋天的稻谷能够有个好收成。“秋秫庶能穫”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最后,诗人提到酿酒的器具虽简陋,但考虑到朋友远行,“酿具粗已足,念子有长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送别的深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人情世故,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梦阳

李梦阳
朝代:明   字:献吉   号:空同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生辰:1472-1530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尾犯.中秋

秋空过雨静,晚景澄明,天淡如水。

渐看蟾彩,东山旋升,金饼上云际。

轻烟散尽,莹皓色、消尘翳。

倚琼楼,皎若瑶台阆风,翠阑十二。正好登临无外。

满斟与、清光对。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

待继日同宴赏,听秘乐、广寒宫里。

惟怕却,明月阴晴未定,且宜欢醉。

(0)

木兰花慢

断虹收霁雨,卷帘幕、与风期。

正燕子将雏,莺儿弄巧,日影迟迟。荼蘼。

牡丹过也,但游丝、上下网晴晖。

三月韶华,转头易失,密荫匀齐。常思。入夏景偏奇。

是梅雨霏微。更乍著轻纱,凉摇素羽,翠点清池。

还思。故山旧隐,想葱茏、翠竹锁窗扉。

独倚西楼谩久,此怀冷淡谁知。

(0)

登逍遥阁

松杉閟琳宫,仙君朝帝所。

神风故静默,人间漫今古。

地灵驱鸟雀,磬声肃坛宇。

倚槛夕阳间,云山认归路。

(0)

游仙四首·其四

驾景络绝响,游目低阴虹。

灵光转修袂,羽节飘晨风。

抗手辞金母,偃盖东华宫。

高仙发空谣,逸响飞九重。

霞觞艳流日,叠舞歌玉童。

缘云上虚籁,笑语铿洪钟。

海水屡清浅,倏忽欣再逢。

不惜暂游诣,情款无初终。

欢馀促归轸,摄辔翔斑龙。

投闲憩三素,保绩崇真功。

(0)

美女篇

芙蓉开绿水,青松映海棠。

新晴沐膏雨,艳色明朝阳。

绰约彼姝子,转盼流辉光。

被服妖且妍,细浥蔷薇香。

下有合欢带,绣作双鸳鸯。

上有双同心,结作明月珰。

珠环垂两耳,翠凤翘钗梁。

琼钩约双袖,提笼学采桑。

采桑城南隅,五马停路傍。

调笑不一顾,但见桑条长。

归来候蚕眠,静坐调笙簧。

结发事夫婿,谁羡东家王。

(0)

和钱大参题松隐明秀堂韵

溪声山色助清豪,小葺蘅茅望玉霄。

莲社粗能追惠远,虎头宁复愧班超。

有池清浅方储水,厥木扶疏岂待高。

甚辱品题嗟老矣,而今不梦紫宸朝。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