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处每依庭下石,移来非自海中槎。
清含晓露如承雨,淡对秋风更着霞。
这首《秋海棠》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秋海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品格。
首先,“名姝魂返蜀天涯,犹有馀姿在此花。”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秋海棠比作从遥远蜀地归来的美女,其风姿依然动人,暗示了秋海棠虽在深秋时节开放,却依然保持着高雅的姿态和不凡的魅力。
接着,“开处每依庭下石,移来非自海中槎。”这两句描述了秋海棠生长环境的自然与独特,它常常靠近庭院下的石头开放,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归属感;而“移来非自海中槎”则暗示了秋海棠并非来自遥远的海上,而是生长于近处,强调了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清含晓露如承雨,淡对秋风更着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海棠在清晨露水中的清新姿态,仿佛是雨水的恩赐,又在秋风中展现出一抹霞光,既表现了秋海棠的清丽脱俗,也体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最后,“检尽图经无族谱,独将色相借春誇。”这两句表达了对秋海棠身份的探寻与赞美。通过“图经”与“族谱”的比喻,暗示了对秋海棠身份的追寻无果,但其独特的色彩与形态,却足以在春天里赢得赞誉,突出了秋海棠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整体而言,《秋海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秋海棠的美丽与生命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百粤居炎荒,远在扬州域。
气蒸恒无风,三冬如六月。
地卑云雾饶,海阔天常湿。
积阴久不舒,微雨纷更集。
日为王事牵,中心疚如灼。
夜瞻北辰高,势远不易即。
安得如飞鸿,那能暂停息。
六十行年两鬓衰,秋风吹老芰荷衣。
白云黄鹤堪为友,流水青山总是诗。
物外游心如太古,人前索笑似婴儿。
坐中不著疏狂士,那得诸公一解颐。